凝聚磅礴的中国文学力量
来源:新华网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894天前 | 567 次浏览 | 分享到:
11月20日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京举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35位获奖者在庄重盛大的颁奖礼上领受这一中国文学的崇高荣誉。广大读者和观众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共享文学的荣光,感受新时代中国文学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崭新气象。

  11月20日晚,“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在京举行。第八届鲁迅文学奖35位获奖者在庄重盛大的颁奖礼上领受这一中国文学的崇高荣誉。广大读者和观众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共享文学的荣光,感受新时代中国文学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崭新气象。

  与时代同行,为人民抒写。

  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高度,描绘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奏响了新时代中国文学昂扬激越的主旋律。

  图片由中国作协提供

  集中展示风貌

  初冬的北京,中央歌剧院内群星璀璨、暖意融融,“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大幕开启。

  这是中国作协首次举办的以国家级文学奖颁奖典礼为核心的文学盛典,也是彰显文学价值、传递文学力量、拓宽文学道路的全新探索。

  本次文学盛典集结了中国当代文学强大阵容,王蒙、阿来、莫言、格非、刘震云等著名作家作为颁奖嘉宾亮相,张凯丽、蔡国庆、王丽达等文艺工作者参与其中,通过朗诵、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讲述文学之路的故事,展现新时代文学中人民奋斗、江山壮美的生动剪影,激励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奉献更多精品力作。

  获奖者中,有成名已久的大家、数十年扎根边陲的军旅作家、传道授业解惑的高校学者,也有来自草原的蒙古族牧羊人、长期坚守教育一线的乡村教师、奔走于基层一线的建设者……名家新锐齐聚一堂,用优秀作品呈现新时代文学的多元、丰富与深广,展现中国文学从“高原”向“高峰”攀登的强劲动能。

  让文学照亮生活,让全国文学爱好者、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共同感受文学之美、领略文学之力,是此次文学盛典的重要特色。

  “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颁奖开始,我们将打造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展现新时代作家昂扬向上、勇攀艺术高峰的志向和努力,展示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卓越成就,在全社会凝聚磅礴的文学力量。”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张宏森说。

  描绘时代风景

  鲁迅文学奖是代表我国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之一,设置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报告文学奖、诗歌奖、散文杂文奖、文学理论评论奖、文学翻译奖。

  今年8月2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在京揭晓,共有35篇(部)作品获得殊荣,集中体现了2018年至2021年各文学门类和文体创作的卓越成就。

  “今天我们以鲁迅文学奖的名义相聚,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与此前七届获奖的264部作品的作者一起,共同构筑了鲁迅文学奖的盛大景观。这绚烂的风景由鲜活的文学现场向着未来的文学史延伸,更重要的是,它将在广大读者的阅读中、在人民的精神世界中绽放光彩与力量。”11月19日在京举行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组织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和颁奖,对于激发广大作家创新创造的艺术活力、书写丰盛壮阔的时代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鲜明反映出新时代文学书写的广度深度正不断拓展,彰显勇于创新的艺术品格——

  中篇小说《红骆驼》致敬祖国核工业事业中的无名英雄,短篇小说《无法完成的画像》表达对革命先烈的诚挚缅怀和深情赞颂,报告文学《红船启航》记叙了党的伟大创建史和南湖革命纪念馆建设史,诗集《诗歌植物学》展现了对于细节的发现力和包容力,散文杂文作品《大春秋》描绘磅礴恢宏的历史文化景观,文学理论评论集《中国当代小说八论》对代表性作品展开细腻分析,文学翻译《风的作品之目录》带读者感受阿拉伯诗人思想的厚重与想象的轻盈……

  “获奖作品生动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就,见证了中国文学与时代、与人民的紧密联系,见证了中国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的卓越创造。”铁凝说。

  攀登文学高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张宏森指出,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是中国作协的使命责任,也是全国文学界的共同责任。

  坚持贴近人民、深入生活的创作理念,在与世界、经典和伟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开阔眼界、提升境界,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成为本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的一致心声。

  “为人民而创作,既是历史使命,更是时代赋予的首要任务。”报告文学奖获奖作家钟法权说,作家唯有心中装着人民,才会有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写出与时代同行、与伟大时代相辉映的鸿篇巨作。

  “生活永远是创作之母,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的宝藏”,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艾伟表示,要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展现更为强大的创新创造活力。

  短篇小说奖得主张者认为,增强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需要优秀的文学作品。有了优秀作品,才能让中国文化在全世界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文学理论评论奖得主杨庆祥表示,文学工作者在奋进新征程、创造新时代文学高峰的过程中,要在坚持人民性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汲取古今中外的精神资源,创造出更多优秀作品。

  书写恢宏气象,讲好中国故事。

  当代中国作家肩负起光荣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正奋力铸就气象万千的艺术群峰。


 
  • 29 2023-03

    黄易(黄小松)书画作品欣赏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 20 2023-03

    李流芳:唐人诗意册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 17 2023-03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任惠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 16 2023-03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明·佚名《千秋绝......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 16 2023-03

    胡佩衡:博识多能,一代名家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 15 2023-03

    漆画在生活茶事中的应用美学!一起了解中国......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 13 2023-03

    中国新汉画水墨艺术开山者:王阔海老师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 09 2023-03

    云南诗书画三绝的担当和尚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 09 2023-03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的书法人生!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