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人书画以水墨手段率真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写意性和抒情性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发挥。20世纪之中国画坛在时代变革下显现出独特的面貌,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禾风》专场近现代书画部分汇聚诸多名家巨作,吴湖帆师古之作《仿董北苑溪山图》、沪上著名收藏家徐伟达先生鉴藏弘一《行书五言联》、康有为行书《大成行》、黄宾虹《湖舍清读图》、张大千赠徐悲鸿之作《黄山》等翰墨精品。此外,还有吴昌硕、刘海粟、陆俨少、刘旦宅等丹青圣手各擅胜场,熠熠齐辉,众多博物馆、美术馆级佳构,敬请期待。
LOT 8001弘一(1880-1942) 行书五言联 纸本立轴
80.5×15cm×2
释文:心生大欢喜,佛放净光明。
题识:大方广佛华严经句,淮安居士玄詧,沙门一音。
钤印:弘一、佛形印
鉴藏印:清渊堂藏弘一真迹、清渊堂藏
说明:“清渊堂藏”为沪上著名收藏家徐伟达先生鉴藏印。
鉴藏者简介:徐伟达(b.1945),斋号清渊堂,上海人。1962年进上海古玩市场(上海文物商店前身),师从书画鉴定家朱念慈先生和谢稚柳先生,学习书画鉴定。1990年获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后为上海文物商店经理、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RMB: 800,000-1,200,000
LOT 8002弘一(1880-1942) 楷书五言联
纸本立轴1910年作
66×18cm×2
释文:独念海之大,愿随天与行。
题识:宣统二年大暑,写范伯子诗上。白民先生,哀公。
钤印:臣本布衣、漱筒长寿
著录:1.《范曾散文三十三篇》P22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
2.《澈悟的思与诗:李叔同的文艺创作思想研究》P11,巴蜀书社,2011年8月。
3.《爱就是慈悲:弘一法师传》P73,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11月。
说明:上款人“白民”应为杨白民(1874-1924) ,近代艺术教育家。初名士照,后以字行。先世居枫泾镇,其父经商全家迁沪上,家境还算富裕。杨白民日本留学归国后创办城东女学,设文艺科,自任校长,聘有吴梦非、李叔同、张聿光等任教素描、木炭、石膏、静物水彩、油画写生、图案画,造就甚多。一生崇尚艺术,献身于校务三十余年。
RMB: 450,000-650,000
著录
此幅楷书五言联是弘一法师在1910年时为好友杨白民所做,不仅书法雄浑有力,内容亦饱含深意。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在文章中写道:“(弘一)1910年(宣统二年)学成归国,就是这一年他曾书写我曾祖范伯子的诗句‘独念海之大,愿随天与行’给杨白民;弘一所以对范伯子的诗敬慕,除去先曾祖诗的雄奇恣肆的魅力外,还由于他与先祖父范罕先生同时游学于日本,视为莫逆。”
“独念海之大,愿随天与行”是范曾的曾祖父范伯子的诗句,此借诗咏志之时,正当辛亥革命前夕,它道出了青年李叔同的高远志向、阔大胸襟,将回国施展抱负的风发意气。“愿随天与行”中作为审美意象的“天”,无适无莫,寥然自得。“以美储善”的“天地境界”之“天”与审美主体之“愿”的融合,不只是泯灭一已,与自然万物同一,它蕴含了一种阔大的、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彰显了一种高远的精神志趣。
杨白民是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他家境殷实,日本留学归国后便创立了城东女学,自任校长。李叔同曾与杨白民相识于上海,同一时期留学于日本,两人交往甚密。1911年,李叔同从东京学校毕业回国后,就一边在《太平洋报》做编辑,一边就在城东女学教任国文。李叔同于1918年出家后回忆“余与居士相交二十年”,李叔同与杨白民友谊之深厚、长久可以见一斑。可知李叔同出家后,其日妻找到杨白民,并要求一起到杭州找李叔同,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此联亦可作为见证二人之间友谊的珍贵史料。
此幅对联为弘一法师中期书法的典型风貌,浩然正气一览无遗。“平划宽结,斜划紧结”,弘一书法早年取法《张猛龙碑》,笔意雄厚,气势开张,用墨滋润,结构精绝、奇正相生,一派北魏风骨。
LOT 8021康有为(1858-1927) 行书“大成行” 纸本镜片
77×142cm
释文:大成行。
题识:康有为。
钤印:康有为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RMB: 120,000-180,000
LOT 8022赵朴初(1907-2000) 正气歌
纸本镜片1987年作
93.5×256cm
释文: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阴房阒鬼火,春院闭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忧,苍天曷有极。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题识:文天祥正气歌,一九八七年八月一日欣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周年,为纪念我军拔三山建四化之丰功伟绩,爰书此诗。赵朴初。
钤印:赵朴初、大雅
背面鉴藏印:装甲兵工程学院图书馆、庆祝建军六十周年美术书法展览
RMB: 800,000-1,200,000
背面鉴藏印
LOT 8033黄宾虹(1865-1955) 湖舍清读图
设色纸本镜框1949年作
70×33cm
题识:学不繇史出,无以达天人性命之微。老庄告退,山水方滋。道法自然,画师造化。兹以范华原笔意写湖舍一角,聊抒思古之怀,鉴荪先生博粲,己丑八十六叟,宾虹。
钤印:黄宾虹印
说明:上款人张鉴荪,曾任国立艺专教务处处长(即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黄宾虹曾执教于此。
出版:1.《浙江四大家》(三)P20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2.《画院》P106,中国国家画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P234,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4.《美术世界》P12-P18,吉林画报;
5.《栖霞岭—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展专刊》P47,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2014年;
6.《高山仰止—纪念黄宾虹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虹叟书画集》P324,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1月。
RMB: 1,800,000-2,800,000
LOT 8042齐白石(1863-1957) 墨竹雏鸡
唐云(1910-1993)
设色纸本镜片
100×34cm
题识:1.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八十七岁,时画于京华。
2.杭人唐云补竹于大石斋。
钤印:白石翁、药翁
注:此作于2022年10月14日经唐云之子唐逸览先生鉴定为真迹。
RMB: 1,200,000-1,500,000
LOT 8051张大千(1899-1983) 黄山
设色纸本镜片1932年作
122×34.5cm
题识:悲鸿道兄教正。壬申二月六日。弟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荡子
题跋:1.此幅乃当年大千报我为其造象之作,时吾二人皆在北平。琴斋仁兄愿出所藏大千黄山白龙潭幅相与交换,用增重两家墨缘,欣然奉命,并记本事。廿七年初冬。悲鸿。钤印:悲鸿
2.观书欲得未曾有,十年松竹谁留守。每别云山如弟兄,舍得书画散朋友。悲鸿画师举此易彼,俱入神妙。余诗志之。戊寅。简经纶。揖之仁兄借读,爱不去手,请割而归之,因顺其宝剑侠士之意。琴斋识之。钤印:千石玺、简
鉴藏印:千石楼所藏金石书画
说明:1.上款人“悲鸿”为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二十岁赴沪谋生时,结识高奇峰,书法得康有为亲授,曾入震旦大学学习绘画,并考察德、比、意国美术。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46年任北平艺专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奠定了以写实为基础的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著述颇多,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
2.简经纶(1888-1950),书法篆刻家。字琴石,号琴斋,别署千石,室名千石楼、万石楼、在山楼等。广东番禺(今属广州)人。
RMB: 2,600,000-3,500,000
张大千落款
徐悲鸿、简经纶题跋
徐悲鸿画《张大千卅四岁造象》可见于《张大千国画稿集》封面,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年 9 月。
1932年,徐悲鸿在北平专门绘《张大千三十四岁画像》赠大千。
张大千、徐悲鸿、简经纶皆书画金石交。张徐订交于一九二九年三月。本幅题曰大千于一九三二年初写赠悲鸿。又按悲鸿补跋称:时两人皆在故都,乃“大千报我为其造象之作”。是年大千诞辰,徐悲鸿为其写《大千卅四岁造象》,题诗曰“其昼若冰雪,其髯独森严。横笔行天下,奇哉张大千。”,并具郑岳、谢玉岑等题跋。大千以笔下爱写的黄山风光报聘悲鸿为其造象。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中,悲鸿携所作及历年所藏金石书画逾千件,避兵抵达香港。期间,举行个展并与在香港友人聚晤,金石家简琴斋亦在其中。十二月三日,更与简氏在铜锣湾利园宴请南来文化界人士。简氏以大千所赠《黄山白龙潭》易本幅应为此段期间之事,因翌年一月初,悲鸿即离港赴星洲。简氏复将本幅转赠,喻“宝剑侠士”则属后话矣!但一画而见证多段友谊,亦其珍贵之所在。
LOT 8053张大千(1899-1983) 秋山观瀑图 设色纸本镜片
47×73cm
题识:静山仁兄方家教正。大千弟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父,大千居士。
说明:1.上款人“静山”为郎静山(1892-1995),浙江兰溪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郎静山创立的集锦摄影,在世界摄坛上独树一帜。一生酷爱摄影,共有1000多幅次作品在世界的沙龙摄影界展出。曾经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他是以中国绘画的原理,应用到摄影上第一个人。
2.Lot8053与Lot8064为同一上款及同一藏家友情提供。
RMB: 380,000-580,000
LOT 8057吴湖帆(1894-1968) 仿董北苑溪山图
水墨纸本镜框1944年作
95×45cm
题识:1.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甲申夏日,仿董北苑溪山半幅笔法。吴湖帆。
2.丁亥冬日,利荪先生属,吴湖帆补题。
钤印:倩盦画记、倩盦、万里江山供燕几
出版:1.《西冷印社早期社员作品展》,第114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5月。
2.《梦里不知身是客》,封面及第89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年7月。
3.《艺品》,丁酉卷第三期,封三,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2017年6月。
4.《吴湖帆年谱》,第378页,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7年7月。
5.《吴湖帆文献》,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4月。上海油画雕塑院主编。
6.《上海潮汕人》2020第四、五期封底。
展览:1.杭州有约·西泠印社名家精品展(北京国家典籍博物馆)2016年6月9日-6月20日。
2.杭州有约·西泠印社名家精品展(杭州博物馆)2016年8月16日-10月16日。
3.吴湖帆文献展,上海油画雕塑院,2017年8月26日-9月26日。
说明:1.上款人“利荪”为严利荪,此作品原由上款人家属友情提供。
2.原装老红木镜框。
RMB: 1,800,000-2,800,000
1946 年 12 月摄于黄山画社,左起:颜文樑、汪亚尘、许士骐、吴湖帆、张大千、张充仁、郑午昌
吴湖帆此幅水墨雨景山水作于甲申(1944年)夏日,拟南唐董北苑溪山半幅笔法。画上题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语出唐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意为山里昨晚不停地下了透夜的春雨,树梢淅淅沥沥活像泻着百道清泉。此画描绘深山冥晦,千岩万壑中雨水降临的境况,雨中山间道道飞泉,悬空而下,泉瀑就如同从树梢上倾泻下来似的,动态十足。画面布景十分繁密,水气氤氲,云雾显晦,景物朦胧。画中山川景物的层次、纵深、高远在墨的浓淡和画面的虚实、黑白变化中尽现,把人带入到一个雄奇、壮阔而又幽深的境界,实为吴湖帆画艺成熟期之山水画佳作。
LOT 8058刘旦宅(1931-2011) 稼轩清夏图
设色纸本镜框1985年作
134×68cm
题识:稼轩清夏图。乙丑夏七月,避暑黄海之石岛,闲读宋人长短句而为此作,刘旦宅。
钤印:欧越人、刘浑、旦宅、吉羊、老身婆娑、荷屋
RMB: 700,000-900,000
鲁迅说过:“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时至近代,亦不乏以手中画笔为石头记中诸人写形绘影者,这其中则以刘旦宅为翘楚。
刘旦宅的画,是一种文人画,或者说是在野画,或水墨,或淡彩,总是弥散着一种清淡而悠远的气韵。或有评之造型清俊、情思横逸、古朴雅健者。功夫却几乎全是在画外而非画内,这是一种摒弃虚华的干净,画风的雅致不是因为脱俗到没有半点人间烟火气,而是因为雅在平淡之中,雅在师法自然。刘旦宅说「我没有三百年后再作定论的清高气概,不想孤芳自赏。」刘旦宅擅人物,兼花鸟,效法汉唐人物,取道宋元山水,转益多师,融会贯通,工写兼长。刘旦宅先生熟悉历史上这些名士骚客、丽姝媛淑的故事,更熟悉每一个人物的性情。
此幅《稼轩消夏图》乃是乙丑(1985年)所作,写的是辛弃疾夏日消暑的故事。画中稼轩斜躺竹席之上,美髯凸肚,一派古风清貌;一旁侍女纨扇端茶,蕉荫垂柳,荷花盛开,盛夏的季节气息扑面而来。此作画面疏朗大气,设色清润,用笔轻松,线条流畅疏朗,人物开相亦颇具古意。整幅画面融工笔、线描、和小写意为一体,秀拙相藴,生动雅健,风格别具。画中取古典题材,运之以工写合一技法,让赏画者在心中之境与眼前之景相合之时,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这无疑体现出刘旦宅绘画的非凡境界,承继了传统文人画的高雅之趣,却没有文人画中那股陈腐之气,是新时代的文人画,突出了刘旦宅连环画的深厚功底。
LOT 8047俞致贞(1915-1995) 摹大千居士真本 设色纸本镜片
81.5×154cm
题识:偶摹大千居士真本,俞致贞。
钤印:俞致贞
出版:《俞致贞画集》P156,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年8月。
说明:此作为刘力上俞致贞之女刘锡林友情提供。
RMB: 1,200,000-1,800,000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