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装裱对艺术有“再造”之功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908天前 | 767 次浏览 | 分享到: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在书画界,这是大家的共识,虽是书画家对装裱师的过誉之辞,却也说明了书画装裱对书画审美及保藏的重要性。10月29日,高级书画装裱师、书画评论家陈鸿波做客湾区文化茶座,分享了中国传统手工书画装裱的历史渊源及相关的主要著作,以及书画装裱的主要工具、材料、工序等其他知识和书画揭裱修复艺术、书画收藏鉴赏等知识。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在书画界,这是大家的共识,虽是书画家对装裱师的过誉之辞,却也说明了书画装裱对书画审美及保藏的重要性。10月29日,高级书画装裱师、书画评论家陈鸿波做客湾区文化茶座,分享了中国传统手工书画装裱的历史渊源及相关的主要著作,以及书画装裱的主要工具、材料、工序等其他知识和书画揭裱修复艺术、书画收藏鉴赏等知识。


   “1000多年来,中国古代书画真迹如《洛神赋》《女史箴图》《游春图》《听琴图》《芙蓉锦鸡图》《中秋帖》《奉橘帖》等,比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历经兵灾战火和改朝换代而不毁灭。”陈鸿波认为,这个除了宫廷及民间收藏家的不遗余力,还有传统书画装裱和揭裱修复的再造之功。


   他首先从源远流长的书画装裱艺术开始谈起。现存可以了解到的最早相关史料,是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画家传记及有关的资料、作品的鉴藏。宋朝建立之初,继承了南唐后蜀的旧有制度,设立了“翰林书画院”,并且将绘画纳入科举考试。在后来的北宋宣和年间,又出现了“宣和装”这一装裱风格,又称“宋式裱”。


   宋代的书画装裱理论著作《绍兴御府书画式》,是一部关于宋代宫廷装裱艺术的理论著作。据宋代的《画继》记载:“秘府之藏,充牣填溢,百倍先朝。”由此可见宋朝的书画作品收藏之富有,书画作品的丰富极大地促进了书画装裱艺术的发展。宋裱的设色一般都是天地头色深,甚至用全黑,如“五代本朝臣下临帖真迹”用“皂鸾绫裱”。隔界色浅,甚至用本白色,如“白鸾绫引首”。明清两代,周嘉胄的《装潢志》与周二学的《赏延素心录》历来并称为“中国古代书画装潢界的双璧”。两本书都是我国古代有关书画装裱的专著,介绍了装裱书画和碑帖的各种技术和材料。


   在推荐介绍了我国古代书画装裱的有关著作及现当代书画装裱艺术家杨守谋、冯增木、杨正旗等人的书画装裱著作之后,陈鸿波向大家着重介绍了书画装裱的主要工具和材料,并展示了自己的手工书画装裱作品。主要装裱工具有裱画台、挣子、棕刷、排笔(排刷)、马蹄刀、针锥、竹起子、砑石、界尺、木锉等;主要装裱材料有宣纸(包括安徽泾县宣纸、四川夹江宣纸、浙江富阳宣纸、山东临朐宣纸、河北迁安宣纸等)、颜料、浆糊、花绫、锦绫、宋绵、耿绢、川蜡、丈绳、天地杆等。同时,还示图解析了传统书画装裱的数十种款式风格,其中款式包括中堂、对联、挂图、通景屏、圆光、扇面、册页等。他一边示图一边讲解,让大家沉浸于书画装裱的美学之中。


   “传统手工书画装裱有四大工序,托、镶、褙、装,每个大工序又包含上十道小工序,工序繁复,需要装裱师极具耐心,极其细心,极大用心。”手工装裱工期一般需要10天左右,甚至更长。陈鸿波感慨,之所以用时比较长,是因为无论对手工制作水平还是材料的要求都非常高。用的是传统制浆的模式以及精细面粉等,经过复杂的手工流程,才能装裱出令装裱师和客户都满意的作品。各地的原材料和气候、工艺不同,所生产的宣纸和绫绢质量也有差别。陈鸿波介绍,有的宣纸拉力没那么好,就用作书画背面的第三、第四层覆褙和托绫,一般托画心的纸最关键,俗称“命纸”,最好用安徽泾县生产的上好宣纸。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那些书画能够保留下来,装裱技艺无疑功劳甚大。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游春图》《清明上河图》等,就是经过原始装裱、破损之后揭裱,再精心修复,最后重新装裱,才能流传下来。陈鸿波说,书画装裱是传统工艺技术,更是中国书画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门艺术。


 
  • 29 2023-03

    黄易(黄小松)书画作品欣赏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 20 2023-03

    李流芳:唐人诗意册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 17 2023-03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任惠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 16 2023-03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明·佚名《千秋绝......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 16 2023-03

    胡佩衡:博识多能,一代名家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 15 2023-03

    漆画在生活茶事中的应用美学!一起了解中国......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 13 2023-03

    中国新汉画水墨艺术开山者:王阔海老师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 09 2023-03

    云南诗书画三绝的担当和尚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 09 2023-03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的书法人生!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