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逆势拿地、卖豪宅,资本大佬刘益谦成为焦点人物。
刘益谦在商界有很多“名号”,如资本猎豹、民间股神、收藏土豪。特别是在艺术收藏品界,他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出手相当阔绰。
他不仅以2.8亿港元买下了鸡缸杯,以10.48亿元拍得《侧卧的裸女》,并登上了世界最贵艺术品的第二把交椅,还把宋徽宗的《写生珍禽本》、王羲之的《平安帖》等珍藏品收入囊中。
因而,不少人戏称:“比刘益谦出手还大方的,只有乾隆皇帝。”
其实,艺术收藏是顶级富豪的奢侈爱好,他们不仅出“天价”扫货,还成立私人美术馆,展览自己的藏品。这些收藏界的“金主”往往是收藏家、金融大佬、房产大亨,如王中军、王健林、郭广昌等。
而这个豪掷上亿元布局的隐秘生意,藏着富豪们毕生的追求与野心......
“比刘益谦出手还大方的,只有乾隆皇帝”,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在不少人看来,刘益谦藏品数量与质量,足以与很多国家博物馆媲美。
2014年,刘益谦以2.8亿港元“天价”,拍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创下中国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他也借此“一战成名”。
几个月后,刘益谦又再接再厉,以3.484亿港元拍得“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创下中国艺术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据媒体统计,刘益谦有8大“天价”藏品,包括以3.08亿元拍到的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800万美元拍到的苏轼《功甫帖》,以10.48亿元拍得的《侧卧的裸女》等。
仅在2009年、2010年两年间,刘益谦就花了20亿在收藏品市场上。
不过,刘益谦如此高调“扫货”,也受到了很多质疑。有人说他炫富,有人怀疑 他“洗钱”。而在收藏专家马未都看来,刘益谦“豪横”买收藏品,其实是一个出圈的营销行为:
“通过买这个鸡缸杯,使更多的公众能知道他的龙美术馆,(达到)广告效果。假设刘益谦想花2.2个亿,让大家知道他,我觉得他还不如买这个杯子呢。”
而刘益谦也有自己的理念,在他看来,“股票买便宜的,艺术品买贵的。”
其实,刘益谦在投资圈的名声也不小,有着“法人股大王”、“定增大王”、“中国巴菲特”的称号。上世纪90年代前后,刘益谦靠买卖国债和购买豫园商城的股票,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2000年,刘益谦创立新理益集团,开始涉入二级市场的投资。目前在A股,刘益谦主要持仓3家上市公司,包括亨迪药业、天茂集团、长江证券。
后来,刘益谦开始涉足艺术品收藏,曾在拍卖行工作过的王薇,成为了刘益谦“艺术之路”上的最佳搭档,后来两人也喜结连理。
不过,两人在收藏上各有偏重:刘益谦主攻古代书画和古董藏品,他曾说过,除了故宫、上海博物馆和辽宁省博物馆之外,他的古代书画是其他所有博物馆没办法相比的。
王薇则偏重收藏经典和当代艺术作品。2003年,她拍下了吴冠中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爱晚亭》和张洪祥的《艰苦岁月》。2009年,王薇以4043万争得陈逸飞作品《踱步》,并创下陈逸飞作品当年的成交纪录。
为了展示藏品,两人还创办了龙美术馆,目前在上海、重庆共有3家,包括上海的浦东馆、西岸馆,以及重庆馆,是业界颇具影响力的私人美术馆。
2012年6月,刘益谦、王薇夫妇入选了美国权威艺术杂志《ARTNEWS》公布的全球200位顶级收藏家榜单,这是中国内地藏家首次入选该榜单。
两年后,王健林才第一次入选该榜单。之后,王中军、郭广昌等人也成了榜单上的常客。而这些商界富豪,都是隐藏的收藏大师。其中,与刘益谦一样,把收藏玩明白了的,要算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王中军就拿着第一桶金玩收藏,他初期相中的是画家艾轩、吴冠中、杨飞云、罗中立等的作品。后来,王中军踏准了当代艺术开始繁荣的时期,热衷干曾梵志、张晓刚、方力钧等画家的作品。
这些世界名画大师的作品,也曾被王中军高调拍下。早在2014年11月,在纽约苏富比,王中军就以约3.77亿元,拍下了备受瞩目的梵高油画《雏菊与罂粟花》,创造了中国人海外拍卖的最高价。
▲左边《雏菊与罂粟花》右边《盘发髻女子坐像》
2015年5月,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王中军又以约1.85亿元,拍下了毕加索于1948年创作的油画《盘发髻女子坐像》;2016年,王中军在中国嘉德,以2.07亿元拍下“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唯一存世手迹《局事帖》。
事后,王中军曾向媒体表示,“我买《局事帖》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希望自己的美术馆有中国最顶级的艺术品。”
王中军还亲自策划、创办了松美术馆。松美术馆的前身是废旧的马场,之后改造成一座以白色为基调组合而成的建筑,美术馆中展览了王中军的藏品。
▲图片来源:松美术馆
很多人不知道,王中军其实是科班出身,他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在北京市少年宫上绘画班,后来考入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接受了扎实的写实作品训练。
在创业之前,王中军曾在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担任美术设计、摄影记者。1994年,王中军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同年,与弟弟王中磊一同创立华谊兄弟。
王中军还作为独立艺术家,举办过个人画展,并拍卖自己的画作。
2012年,他就画出了两张布面油画,分别是《我不是潘金莲之一》和《我不是潘金莲之二》。2016年,冯小刚导演的同名电影上映,王中军的画作《我不是潘金莲》更是拍出345万高价元。
有人说,中国成功的地产商,十有八九会钟情于中国当代艺术。这其中的典型人物,要属万达集团老板王健林,前些年,他经常登上艺术品拍卖的头条。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王健林就开始入行艺术收藏了。当时,他靠东挪西借凑来620万元,收藏到了第一幅重量级作品——中国画大家傅抱石1964年创作的《龙盘虎踞》。
此后,王健林陆续将1000多幅名家画作揽入怀中,很多都是国内外大师的作品,国外的有莫奈、毕加索等,国内的有潘天寿、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李可染等。
2016年,王健林曾在鲁豫的节目上,展示各种价值连城的名家作品,引来网友“调侃”:“钱不是万能的,钱是万达的”。
当时,刘海粟的“十上黄山”,已经被王健林收购9幅,仅剩一幅“流落”世间。谈话期间,王健林一直表示遗憾。鲁豫则幽默得表示,自己找到“发财之路”了,要去帮王健林寻找最后一幅画。
其实,在艺术品市场上,王健林一向挥金如土,藏品号称“价值数百亿元”。他曾豪掷1700多万美元拍下毕加索《戴帽女子》, 2820万美元买下毕加索《两个小孩》,2041万美元拍下莫奈的《睡莲池与玫瑰》等。
▲毕加索《两个小孩》
王健林的收藏数量庞大,甚至聘请了专门的艺术收藏团队打理,这其中不乏一些欧洲专家。
要说他怎么这么“壕”,别忘了,那时他还是首富。2016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王健林以287亿美元的资产,排名全球第18位,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最富有华人。在《ArtReview》上,王健林也榜上有名。
2014年以来,郑志刚也成为《ArtReview》上的常客。甚至在2020年“POWER 100”中,郑志刚登顶全球第一收藏家,该榜单对他入围前列的评价是:
“刷新公众对新一代中国艺术的认知”。
郑志刚是妥妥的富三代,他是“珠宝大王”郑裕彤的孙子,自2005年开始接触家族业务,是香港新世界家族第三代、周大福家族第四代传人,坐拥百亿身家。
郑志刚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文学系,还在日本学过艺术。在继承商业帝国后,他把艺术收藏融入到家族事业中。
2008年,郑志刚创立了艺术购物中心品牌K11,并进一步创立了K11艺术基金。K11购物中心长期展示着十三组价值2000万港元的艺术品,均出自郑志刚的收藏。
2013年6月,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开幕,B3层的ChiK11美术馆,占据超3000平米的空间。
Chi K11美术馆自开幕以来,举办了包括“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跨界大师•鬼才达利”等及多场当代艺术展,郑志刚也是策展人之一。据统计,莫奈特展期间,K11商场整体营业额、餐饮营业额和人流量都上升了30%,1F品牌店的营业额则增长了20%。
在广州的城市新艺术地标珠江新城K11,还可以看到在纽约曼哈顿展览过的“梵高的耳朵”垂直游泳池(艺术二人组Elmgreen&Dragset作品),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的“大头狗”。
▲左:梵高的耳朵,右:大头狗
复兴集团的郭广昌,也常年入选《ART news》Top 200收藏家,但他相对比较低调。
他的收藏方向是,中生代与年轻艺术家作品、以及公共艺术收藏,藏品主要保存在2016年创立的复星艺术中心。这里还曾举办过的草间弥生、安藤忠雄、Alex Katz等著名艺术家个展。
▲图片来源:复兴艺术中心
复星艺术中心地处BFC上海外滩金融中心,中心所在的“8-1地块”正是10年前群雄逐鹿的“外滩地王”。“证大系”最先拍下这块地,后因为银行信贷跟不上,不得不将其出售。SOHO中国、万达、绿城相继介入,又黯然退出。
郭广昌最终成了赢家,而这与他的实力脱不了关系。《胡润全球富豪榜》显示,2022年,郭广昌以540亿元财富,位列入选第328名。
归根到底,玩艺术收藏,都是富豪们的“烧钱”游戏。
不仅藏品需要花费天价,私人美术馆的运营也是一笔不小开支。耗资庞大的馆体维护、人员工资、展览策划、日常运营等,无一处不需要“烧钱”。
数据显示,维持一家成规模的美术馆,展览面积2000平米,团队20人,一年基本投入在1000万以上;支撑起一家小型美术馆的运营,至少年投入也在300万以上。而大部分美术馆现状是,收入无法覆盖投入,需要富豪们不断贴钱。
即使疯狂“烧钱”,富豪们也乐此不疲搞艺术收藏,他们到底图什么呢?
对地产大亨张宝全来说,搞艺术收藏承载了他产业转型的野心:借助艺术地产,跨越到文化产业。
上世纪90年代,张宝全创立了今典集团,投身地产行业,北京的今典花园、三亚湾红树林等经典项目,都是由他打造。
2002年,张宝全斥资4000万,打造了今日美术馆。自此,今典集团开始从房地产行业向度假产业、当代艺术、电影产业过渡,集团有综合了画廊、剧场、创意设计的等元素的商业地产街区。
不过,张宝全把爱好和事业分得很开,他的自我定位是,二流的画家、一流的地产商。
相比之下,王健林则更纯粹。他在一次公开受访中说,“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喜好而收藏,这些年生意越做越大,而多年前那份对文化的敬仰和热爱,至今未变。”
王健林还半开玩笑地说,当年之所以会放弃“铁饭碗”,选择冒险下海去做房地产,就是因为要有钱才能搞收藏,才能买得起他爱的那些书画。
此外,除了商业愿景与个人爱好,“青史留名”对富豪来说,同样充满诱惑。
有些大佬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诸多欲望都被满足后,希望自己的藏品会被看到、被研究,自己的名字会留在相关研究史上,所以他们不惜拍下“天价”藏品、创建宏大的美术馆,如当年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创立。
不过,当富豪们的主业玩不转的时候,他们的收藏事业往往会被搁置,甚至在关键时刻,不得不卖掉艺术收藏品“自救”。
今年10月8日起,广东时代美术馆正式闭馆,计划中的展览、收藏、出版及公共项目将延期至2023年年底之后。
广东时代美术馆的创始人,是房企时代中国的老板岑钊雄。在闭馆之前,从创办、设计、建造到运营,时代中国对美术馆已投入超过2亿元。
▲来源:微博@时代美术馆
但是自疫情以来,时代中国盈利持续下滑,多少有点“自身难保”。2020年-2021年,时代中国净利润分别为53.7亿元、47.54亿元,同比减幅为3.5%、11.4%。
如今,对岑钊雄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保住地产主业,为此,收藏和展览事业不得不先停摆下来。
王中军也面临类似的困境。这两年,华谊兄弟遭遇债务危机,王中军卖了不少画,他坦言:“为了生活,为了公司的安全性,我什么都可以卖掉。”
“我卖掉了一批艺术品,拿回来一些现金来解决公司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好多人觉得卖画丢人,但我不觉得我卖画丢人。”
还记得,松美术馆开馆后,王中军曾表示,“美术馆群”是他的另一个计划,中短期目标是在全国大中型城市建造20个美术馆,长期目标是建成100个美术馆。
只不过当下看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