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庚他是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重彩写意画家,长期从事中国画教学和现代重彩画的创作和研究。他的彩墨画同他的梦境同构,形与形之间相互挤压、倾轧。画面色彩以黑白为主调,间以红色。在中国色彩体系中,黑与白象征阴与阳,黑与红象征水与火,红与白象征火与金,组成对立和相克的关系。
朱振庚
1939-2012
传统不是“死的东西”
文·朱振庚
所谓传统,亦无传统;传统亦创造,创造亦无固定相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法无定法、相无定相,乃为至法至相。艺术无法、无名、无相;有则碍眼、碍手、碍心。大艺术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
观古、观土、观洋、观我;不古、不土、不洋、不我。从无住本、不拘一法,我之为我,自此成立。(读《金刚经》感记)
对传统水墨形式以外的中国绘画发出“姓中姓国吗?”的提问,就像发问者在镜子面前穿上西装惊叹自己“是否中国人了?”一样的荒谬。面对今日“地球村”,因特网传播着世界最快的信息,东西方的生活方式也已在互相融合之中,艺术呈现着多元化和多样化。不可能再以“抱一”而君临天下。中国民族艺术的含量很大,要抱大一,不抱小一。“一切万法,不离自性”同样“万千艺术,不问画种”,伸缩性和包容性体现着东方的写意文化和精神,并非形而下的单指“水墨最为上”。把自己和世界平等地摆在同等的位置上,不亢不卑。要使现代的和传统的中国艺术都搞得很地道,这里除了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民族的心态、素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戏剧人物 57x37cm 纸本彩墨 1988
传统的精神是创造,优秀的创造才得以传、得以承,到了“统”的地步并趋之若鹜的时候,亡亦近矣,又有新的优秀创造在前面。如蛇不断地脱皮,历代墨守成规者所守的只是鲜活的蛇所脱下来的死相的皮。
当代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的传承问题,我的观点是:在感受传统的精神中,不知不觉地走进去;在“不离自性”的创造中,不知不觉地走出来。李可染曾说,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两个“打”字所体现出来的“苦学”精神令人钦佩。但同时,这作为一种治学的方式,艺术家是将传统看成一种异己的存在,故而才须这么“打”进和“打”出。在这样的治学方式下,传统只能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在这个巨大包袱的重压之下,后人的步伐怎么才能迈开呢?这取决于对传统的看法。我认为传统是一个贯穿了创造的历史,传统本质上是一个过程,画法有相,传统无相。就山水画的传统而言,传统不仅仅是李成的山水,也不仅仅是董源的山水,更不仅是刘、李、马、夏,以及元四家等各家各门的山水,山水画的传统一直在演进与流变之中。知此,我辈才可能少一份无谓的执著,放弃抱定某一家法而君临天下的幻想,而多一份自在,知你自己就是这个传统延伸,你的血液中是这个传统在日夜奔流,只要不离自性,走进去或走出来,都相当可观。
传统不是“死的东西”,那是用死的眼光去看它的缘故。
仙人图 55x166cm 纸本重彩 2004
读万卷书,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认识,万卷书形同废纸,故读书无须万卷,有自己的观点更加重要。生活就在自身,眼前就是生活,眼前不见,到万里之外依然是眼前不见,行万里路依然要看如何行,故古人的话不可机械的理解。
中西绘画何争之有?如江、泽、湖、海统称为水,艺术亦如此。“文心与水机,一种而异形。”“东山起云西山雨,西山起云东山雨”,画家任情性,还是各自多动手指头吧。
中国画之变革不是望着西方画东方,而是讲究中国味的现代感,与西方艺术平起平坐的独立性,催发传统艺术的创新。现代感不是西方化。
中国画的创新,应最大限度地挖掘、释放民族艺术的能源,向西方现代艺术展示东方民族艺术的魅力和能量。对于自己的民族传统可以顺其道,也可以反其道。在水墨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戏剧人物 56x44cm 纸本重彩 2005
融合中西好的创新作品,是静悄悄的不露痕迹的中西融合。
文人画千笔万笔为一笔,不可千张万张为一张。
不以往法套今法,不以成法套活法,时代不同了,自有不同法,艺者生生不息,当不拘一格,不彰一法。
唯古唯尊强喘气,怎抵今人常呼吸。
绘事中有两类:“胸有成竹”和“胸无成竹”。“胸有成竹”是大处先于小处清楚,“胸无成竹”是小处先于大处着眼;一个从外往里画,一个由里往外推。前者敦实可爱,后者天机通透。去大海观水和一滴水见大海,是两种天资,两种艺术观,造就两种类型的艺术家。
近“名师”则出高徒,非也,近贤师则出高徒;“勤奋”出天才,非也,兴趣出天才。
新禧图 35x46cm 纸本重彩 2008
做艺术的人要有股子性气,不带性气的人,“为僧不成,做道不了”。
近代画戏得关良公三昧者仅河北韩羽一人,其余趋步良公者,无一人得真谛,笔墨之外无自己,天质品格不啻。关良画戏是关良之前无关良,不知然而然;后者是刻舟船行,知其然而未然。
“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勇有两层意思:一、要有分秒必争的迫切感。二、学者须务实,不要近利,有意近名,则大本已失。“大抵为名者,只是内不足,内足者,自足无意于名。”“画痞”不在此列,有钱亦足。
可磨后天工,不得先天妙,艺术赤子何处觅,人情世事功夫徒。四年无知笔墨共,一纸漠然对青天。只要“洋文”过得去,何谈冬夏隔春秋。
坐守灯下一支笔,不闻窗外九嚣尘。
现代画家中以画速写著称的画家有四位:叶浅予、黄胄、邵宇、陆志庠。四人速写各有千秋,其中论速写品格,陆志庠当为四家之首。
东张西望觅花处,元神贵在自身来。
不画时,心不闲。
原载《中国文化报 美术文化周刊》
离相图 138x34cm 纸本重彩 2011
双禧 138x68cm 纸本彩墨 2011
戏曲人物图 138x69cm 纸本重彩 2011
众生相 68x69cm 纸本重彩 2011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