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触屏幕,写意勾勒,就能生成国画大师李苦禅“同款名作”《盛夏图》。10月24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新京报社联合腾讯新文创研究院、腾讯新闻、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共同发起的新媒体项目“共绘盛世华夏”正式上线。
站在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众多网友与李苦禅一起,以共绘“盛世华夏”的方式,凝心聚力,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
作为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师,李苦禅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为根基,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秀技法,融入西方写生技法,以“中西合璧、意在笔先”的画笔,开辟出大气磅礴、沉郁雄浑、充满阳刚气魄的大写意国画新天地。
作为其晚年扛鼎巨作,《盛夏图》描绘了盛夏时节荷花盛放的景色,花如盆,叶如盖,梗如臂,笔墨雄强,酣畅淋漓。创作《盛夏图》时,李苦禅不需要线稿构图,随手拿起海绵蘸墨、涂擦,硕大荷叶一气呵成。画作面积突破花鸟画传统,达到22.04平方米,为李苦禅平生最大篇幅巨作。李苦禅曾说过:“只有我大中华文化里才能出这种高级的、高等的大写意。”
最新上线的新媒体项目“共绘盛世华夏”将《盛夏图》“装”进手机。用户不仅可以点击查看《盛夏图》的创作历程、画面细节,还能以手为笔,触屏勾勒,画出专属荷花。现代的数字技术与画作的古意盎然交相辉映,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文化自信的基石也更加稳固,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所谓‘共绘’,正是要让昨天与今天、前人与后人、传统与现代、大师与大众打成一片,充分展现文化杰作的时空穿透力和奇妙的传播力。”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说。
在李苦禅之子李燕先生和孙女李欣磬女士的指导下,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光影焕新”智能影像修复技术团队以李苦禅真实形象为基础,打造首个书画领域“超写实”数字人。建模师根据40多年前的视频和照片素材手工建模,安排50多处肌肉运动节点,力争将李苦禅的外表、姿势、神态还原到极致;声音更是由李苦禅儿子李燕先生亲自录制。
为克服影视资料中的色彩失真、视频模糊、划痕明显等难题,技术团队利用智能分析、画质修复和画质增强模块,对影像中的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的修复强度和模型,修复噪声、划痕和严重失真,同时修复色彩失真、利用细节生成模型提升细节,更真实地还原场景,让李苦禅实地调研采风、挥毫泼墨作画的动态更清晰、真实地展现。
“腾讯希望借助数字科技的力量,创新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表达,成为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与创新者。”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岳淼说,“写意花鸟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以手机屏幕为‘纸’,以科技手段为‘墨’,通过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普通百姓参与到文化创作传承中,让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当前,VR/AR、5G等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助推传统文化“活”起来。比如在近期播出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第二季中,围绕《盛夏图》等中国近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应用4K超高清摄影、超微距摄影近距离拍摄、3D建模、XR等最新技术手段,扩展美术作品电视表达的可能性,打造震撼人心的视觉奇观。其中,“活”起来的《盛夏图》动画刷屏网络,网友纷纷评论“国画动起来这么美”“独特的中国美学,更是昂扬的中国气象”。
怀赤诚之心,与时代同行。纵观李苦禅的一生,始终坚守“先有人格,方有画格;所谓人格,爱国第一”的座右铭。《盛夏图》取名“盛夏”,正寄托着李苦禅对华夏兴盛的夙愿。正如画面上方的款识所题:“国家日趋兴盛,乃余之愿。祖国古称华夏,想炎夏之际,荷花盛开,乃作荷塘即景。”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年轻一代通过与艺术大师隔空对话、共绘盛荷,传递对盛世华夏的祝福,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