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篷人影出菰芦图》吴昌硕在蒲华送赠的那幅《倚篷人影出菰芦》上题句“作老以疏逸见长,冷香以浑古取媚,是帧合作,益增奇特,焚香默读,何修得此!”盛赞其画。
海上画派蒲华《倚篷人影出菰芦图》作品欣赏
名 称:倚篷人影出菰芦图
作 家:蒲华
创作年份:清代
作品分类:山水画
材 质:设色,绢本,立轴
尺 寸:纵187厘米,横94.5厘米
《倚篷人影出菰芦图》款识:倚篷人影出菰芦。仓硕先生仁兄拈句嘱图,寒夜秉烛为拟梅道人法,而乏烟波浩渺之趣,一笑。甲辰暮冬,弟蒲华。钤印:作英(朱) 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白) 秀水蒲华(朱) 作英诗画(朱) 俗可医(白)
《倚篷人影出菰芦图》作于甲辰暮冬即清光绪三十年(1904),时年蒲华73岁,乃应吴昌硕“拈句嘱图”,属命题作画。蒲华与吴昌硕友谊长达近40年,尽管年长吴昌硕13岁,但两人互慕才华,亦师亦友,一生中有许多作品互赠互题,传为佳话。吴昌硕拈句嘱画,蒲华秉烛应嘱,并且一画就是两幅,所绘山水各异,题识却一字不遗,说明他作了备份。吴昌硕在蒲华送赠的那幅《倚篷人影出菰芦》上题句“作老以疏逸见长,冷香以浑古取媚,是帧合作,益增奇特,焚香默读,何修得此!”盛赞其画,但不知他当时是否知道蒲华为应此嘱共画了两幅同题山水?其时蒲吴二人相交已达30年,显然蒲作英是非常在意这一次“拈句嘱图”的机会的。两幅作品,一幅“应嘱”,一幅自留,难得的是一百余年后两幅山水竟然都完好保存至今,其中吴昌硕题句那一幅在2005年浙江某拍卖公司的秋季拍卖会上以76万元成交。此次西泠拍卖征集并付拍蒲华此作,还原一段往事,续写蒲吴旧缘,乃艺坛佳话。
附提一句,曾有人着文对吴缶老《倚篷人影出菰芦》题句“是帧合作”解为此作系蒲华与冷香合作,不对。“合作”在这里是指称心,特此说明。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