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是17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是绍兴2500年历史文脉的杰出代表。三百多年来,陈洪绶的画一直在中国画坛上熠熠生辉。2022年是陈洪绶逝世370周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绍兴深厚的人文底蕴,中共绍兴市委、绍兴市政府决定举办“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绍兴博物馆策划了陈洪绶书画作品展,既是纪念陈洪绶,也是弘扬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展览实践。
展览以“高古奇骇”为主题,“高古”是指从绘画本源上直追晋唐遗风,“奇骇”是指不同于世俗的奇特画风、立意不凡的艺术表达。绍兴博物馆收藏陈洪绶作品有限,故携手国内35家文博和古籍收藏单位,遴选陈洪绶的书画作品、文献手稿、碑刻拓片,及其师友和后学书画、版画、古籍等100件文物,从时代背景着眼,全面展现陈洪绶的艺术世界。
一场“高古奇骇”的展览
展览海报
展厅现场
展览分为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介绍陈洪绶的家世、师承和其不平凡的一生。陈洪绶是明代人物画巨匠,他上追晋唐,师法吴道子、周昉、李公麟等大家,并借鉴了同代吴彬的夸张变形、丁云鹏的古雅宁谧,进而吸收民间壁画、版画的装饰意匠而自成高古奇骇的面貌。
陈洪绶 蕉荫丝竹图轴 绍兴博物馆藏
陈洪绶 观音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陈洪绶 扑蝶仕女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第二展厅重点介绍他的人物画。陈洪绶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圆润;花鸟描绘,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其手法简练,格调高古,力量气局超拔磊落,享誉明末画坛。他在人物造型上,常有意改变身体比例,多画“伟岸躯干”,头尤显大;在色彩运用上,多工笔设色,极具装饰趣味;在笔墨技巧上,善用线描,从转折有力的方笔到清圆细劲的圆笔均能运用自如。如明清时人画仕女,多是细瘦苗条之态,陈洪绶所画仕女大多圆浑丰满,高古脱俗又天真活泼,从夸张仪态中见女子风韵,反映出他师法唐人仕女又有创新。
第三展厅展现了他的山水、书法和诗文,介绍了陈洪绶与青藤书屋的关系。史载,陈洪绶曾在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陆续居住了五年左右。陈父陈于朝是徐渭晚年结交的小友,陈洪绶亦对这位前辈的才情深怀敬意,曾亲书“青藤书屋”匾额,以示景仰。陈洪绶修葺青藤书屋后,在此居住并创作书画。徐渭开泼墨大写意一格,陈洪绶专擅工笔一路,二人艺术风格不同,但内核相投契。徐渭求变求新不拘流俗的追求和实践,为陈洪绶高古奇骇的画风提供了理论加持和艺术榜样。陈洪绶晚年作品大胆变形,题材讽刺抨击流俗,展现了陈洪绶和徐渭心灵相通、同气相求,故二人能共同引领晚明狂狷的艺术风潮。本次展出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木匾,就好像是青藤、老莲两位大师400年后在此相遇,告诉观众,前贤开辟,后贤赓续,画品乃人品,艺术即精神。
最后一个展厅讲述老莲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对近代海派、日本浮世绘的影响,乃至间接影响到欧洲的印象派绘画。
与一般画展不同的是,该展览突出了陈洪绶的艺术理念。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陈洪绶《宝纶堂集》中的一句话:“如以唐之韵,运宋之板,宋之理,行元之格,则大成矣。”意思是学画要有唐人的神韵,宋人的规范和理性,元画的风格。这也是他敬守古人的法度能择其所长,学习古人的精神但求创新的艺术特色。展厅结尾,又以《宝纶堂集》中“师其意思,自辟乾坤”之句总结陈洪绶的成功之道。这句话贯穿于整个展览,在海报、辅助展板等重要版面不断出现,指明陈洪绶本人成功的原因,也是本次大展的核心要义。这种艺术精神也因应了绍兴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对当代人是一种启示。
一次“自辟乾坤”的构思
陈洪绶书画作品展定下“高古奇骇”的主题后,我们对展览结构做了设计,主要通过生平、作品、陈洪绶与徐渭、影响四部分表现展览主题。
生平部分通过越中家世、锋芒初露、蕺山弟子、南陈北崔、晚年岁月的介绍,展现陈洪绶艺术成就的时代背景。
陈洪绶作品面貌多样,除人物画外,其花鸟画也是一绝。他早中年的花鸟画,师法五代两宋的院体画,严谨、浓艳,晚年平和自然,古朴淡雅。陈洪绶的山水画少习蓝瑛,上溯宋元诸家,集众所善,掺己意。中年时,线条由方折作圆转,由实硬转柔润,与松江派相近。晚年山水画的境界奇特,线条由粗阔柔软变得细劲内敛,古雅纯净,构图大胆变形,作品富有装饰趣味。在版画创作上,自成体系,刚逸相济,兼具娱乐性和艺术性,其《九歌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西厢记》插图堪称典范。陈洪绶的书法虽然没有其绘画影响大,但他在绘画中出色的线条表现正得益于深厚的书法根基。其早年学欧阳通《道因法师碑》,中年兼习怀素狂草,并融合褚遂良、米芾、颜真卿诸家,形成古朴瘦硬、疏旷峭拔的风格。
陈洪绶与徐渭是明代绍兴艺术家的双璧,两位皆是明代中后期开创时代新风的艺术家,两人旨趣、精神相同,又因青藤书屋隔代神交。展览突出了青藤书屋,以此强调艺术传承和独立精神的常青。
徐渭开创水墨大写意,学者众而成就者少。陈洪绶以人物画享誉画坛,大俗大雅,从者多,成功者亦多。得其亲授者如爱妾胡净鬘,儿子陈小莲,女儿陈道蕴,学生严湛、陆薪、司马霱、沈五集、魏湘等都名噪一时,他们模仿老莲的作品,市场仍然给予积极反应,随之而起的王树谷、罗聘、华喦、黄慎和近现代私淑者则有“海上四任”、张大千、谢稚柳、程十发等都能从老莲作品中吸取营养,反映出晚明以降,杰出的艺术家能在世俗化的潮流中像老莲那样,化俗为雅,“师其意思,自辟乾坤”。
一回艺术珍品的汇集
本次展览是国内首个全面展示陈洪绶一生和艺术风貌的特展,也是全国举办的陈洪绶临展中,规模最大、藏品最优、参展单位最多的专题展览。参展的100件(组)展品中,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30件,三级文物25件。故宫博物院的《观音图轴》《草书致水师远辱札页》、上海博物馆的《花鸟草虫图卷》、中国美术馆《钟馗像轴》、南京博物院《杂画册》、首都博物馆《华山五老图卷》、天津博物馆《餐芝图轴》等著名作品都是首次外展与观众见面。配合展览同步推出由绍兴博物馆编辑、故宫出版社出品的《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图录,浓缩了特展的精华。
展陈空间营造上,原有徐渭展陈中泼墨大写意风格的布局,与本次陈洪绶专擅工笔的细腻形成反差,烘托青藤、老莲两位大师400年后在此相遇。四个展厅的出入口处,以陈洪绶的人物画、博古叶子与原展厅中的青藤、枯树等艺术墙绘形成对比。展板设计上,凸显了陈洪绶叶子木刻版画的特点,反映其作品的市民性和娱乐性,提示徐渭和陈洪绶风格虽异,精神却同源。
展览在数字化、互动体验、宣传推广上都做了新探索。如展览的数字技术为观众呈现了海内外博物馆藏陈洪绶书画作品;其代表性的版画作品,制作成印章,供观展观众集章留念;在宣传海报中以陈洪绶《餐芝图》《蕉荫丝竹图》《羲之笼鹅图》等作品局部放大,再现了作品的细节和线条的奇崛等。
近年来,绍兴把“文化名人年”作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抓手,围绕大禹、王羲之、陆游、王阳明、徐渭、鲁迅等名人打造一系列节会活动,推动了绍兴文化品牌的传播,“陈洪绶书画作品展”是新的尝试,将继续助力让文物活起来。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