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2021秋拍:曾梵志《智者》以3565万元成交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375天前 | 38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12月2日晚,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举槌,本季秋拍重磅推出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曾梵志的9件精品之作。其中作于2012年的《智者》(双联作)从800万元起拍,以310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3565万元成交。

2021年12月2日晚,北京保利2021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举槌,本季秋拍重磅推出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曾梵志的9件精品之作。其中作于2012年的《智者》(双联作)从800万元起拍,以3100万元落槌,加佣金以3565万元成交。

曾梵志 《智者》(双联作)

布面油画

400×200cm×2

2021年

估价:RMB 8,000,000 - 16,000,000

成交价:35,650,000元

此作的灵感源于德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的素描杰作。在丢勒的作品《九十三岁老人像》中,老者的胡须是刻画的重点。相比之下,曾梵志笔下的《智者》则以凌厉的粗笔涂上厚厚的颜料,笔触奔放粗犷,笔力刚健生猛,但却依然保持了细致清晰的物象轮廓。

曾梵志用细长稀薄的奶油色笔绘出漩涡式的线条,体现出胡须在画布上行走的微妙变化,再加之细瘦的黑色线条和白色、红色笔触,对丢勒细致复杂的画面和精准纤细的笔触进行了大胆的全新演绎。老人双眼紧闭着的,似乎完全沉浸于冥想之中,而遍布于其上的漫天藤蔓恰好绝妙地暗示出此时此刻人物内心无限丰富又无限复杂的思维与精神世界。

曾梵志 《智者》(双联作)作品局部

《祈祷》、《智者》两件画作代表了其艺术创作的巅峰,作品震撼的艺术表现,宏大的美术史叙事,和对现实精神的深邃思考,成为艺术家创作生涯中当之无愧的里程碑。画面中,曾梵志将西方古典主义传世名作融入独有的破坏性“乱笔”草书之中,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交相辉映。2012年作品首次亮相于伦敦高古轩艺术家个展之上,即在海内外产生巨大轰动,其震撼的艺术面貌在全球当代艺术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艺术家曾梵志

关于当代艺术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现在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我所理解的,就是艺术家能运用自己的创作,在古代和今天、西方和东方之间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

———曾梵志

九十年代初曾梵志从武汉来到北京,随后开始创作“面具”系列。与之前相比,“面具”系列更加突出了个人的艺术语言,以硬朗的边缘线笔触夸张了人物的面具表情,讽喻当今社会中人的精神状态,创作的象征性和隐喻性增强,集中关注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的异化等,随后,曾梵志开始大胆怀疑绘画“意义”,持续探索着绘画的可能性,包括绘画的“否定性”,即否定具体对象的“形”,否定形象的深度意义,用抽象语言分解绘画的崇高性。

UCCA“曾梵志:散步”展览现场

2001年春天,曾梵志不小心伤到了右手大拇指,由于当时右手什么都不能做,他便开始尝试用左手绘画。左手作画一时间带给曾梵志一种奇特的感觉,即一种脱离了既有个人习惯的、生涩的绘画方式所带来的新的绘画体验。以这种体验为基础,艺术家尝试更新自己的创作方法,即将弹簧样的旋转笔触布满整个画面,着力释放旋转运笔的“破坏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曾梵志很关注绘画语言“否定”之后的新的语言,这无疑启发他以怀疑的眼光去看以往的关于图像的定义。

在经历了短暂几年的旋转用笔之后,曾梵志的绘画方式又展现出新的面貌。反映在肖像画中,即为一种类似于中国传统绘画“留白”的布局方式与画面意蕴。与之前“满幅”的画面不同,这一阶段的画面强调以少胜多,追求一种更为开放的空间性与形而上意味。

艺术家的创作过程

在随后的系列作品中,曾梵志再一次重新定义了自己的绘画方式。其绘画语言的核心便在于笔触的运动——滚动的线条消解了画面的稳定性与叙事性,但却凭借极富韵律感的画面节奏而创造出一种自由的、非逻辑的、偶然性的生动效果。那些流动飞舞的书写性笔触痕迹仿佛传统草书的解体,线条的韵律被融入抽象性之中,如水墨画般轻柔优雅。富有音乐感的运动形式是画笔在画家主观意识的主导之下,于画布上反复运动的结果,而这种运动正折射出画家身体行动的过程。

随着“乱笔”抽象风格的不断推进,曾梵志的绘画形式愈加成熟、自信,其标志便是此时的画家已经能够完美地驾驭尺幅宏阔的大型甚至超大型作品。在巨幅的画面中,曾梵志以一己之力,在“有意”与“无意”,在“具象”与“抽象”之间自由纵横,如入无人之境。



 
  • 29 2023-03

    黄易(黄小松)书画作品欣赏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 20 2023-03

    李流芳:唐人诗意册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 17 2023-03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任惠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 16 2023-03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明·佚名《千秋绝......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 16 2023-03

    胡佩衡:博识多能,一代名家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 15 2023-03

    漆画在生活茶事中的应用美学!一起了解中国......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 13 2023-03

    中国新汉画水墨艺术开山者:王阔海老师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 09 2023-03

    云南诗书画三绝的担当和尚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 09 2023-03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的书法人生!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