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丰富假期,艺术点亮生活。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推出众多跨年大展,为观众奉上精彩的展览大餐,为传统节日增添浓浓的“文化味”。在博物馆、美术馆里温习年俗,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将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列为过年生活的必选项,春节的“艺术味儿”正浓。
贺岁迎春展不停
兔年新春前夕,中国美术馆的新春传统重磅项目——农历新年贺岁大展与观众如约见面。与往年突出生肖主题不同,今年这场题为“美在致广——全国小幅美术精品展”的大型展览可谓别出心裁。展览的作品中,尺幅最小的仅有邮票大小,最大的也仅半米见方;既有名家名作,也有表现新时代现实题材的,还有“00后”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中国美术馆不仅以此倡导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小中见趣味、小中见格局的精品意识,更是要为广大观众奉上一场审美怡情、可亲可近、好看耐看的春节文化大餐。”
年味之中观兔,迎春展里纳福。今年是癸卯兔年,兔文化自然成为多家文博机构的贺岁重头戏。中国52家文博机构共同推出的“大展宏‘兔’——癸卯(兔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于春节期间在全国百余城市博物馆和公共文化空间同步推出,甄选319件兔主题文物,为喜迎新春的公众献上一份“文物新年礼”。
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80余件(套)馆藏文物推出“癸卯金安——二〇二三新春展”,从多角度展示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兔文化、生肖文化、吉祥文化和年文化,为广大观众献上癸卯兔年的美好祝福,呈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精神底蕴。
上海博物馆举办的“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中形形色色的兔形文物同样让人大开眼界。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上海博物馆试图通过此次展览的兔形象文物,展现从西周到清代,从南到北,人们对兔子长久的观察与喜爱。展出的文物既有上海博物馆馆藏,也有远道而来的山西博物院和衢州市博物馆借展品,品类多样、造型丰富,其中水晶兔发现自上海松江圆应塔地宫。他希望这些惟妙惟肖的“兔精灵”,能够为观众朋友们带来新年的跃动之喜。
四川博物院贺岁展“吉祥兔宝——癸卯兔年生肖主题文物展”一经推出,便使观众大排长龙。该展不仅展出东汉西王母玉兔捣药画像砖、唐月宫玉兔双雀衔授纹铜镜、五代后蜀王建兔钮谥宝等多件兔文化主题文物,还特别设置5个互动展区,不识字的孩童也能通过趣味活动了解十二生肖。
除了在博物馆里过大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的美术馆、画院也相继开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展览,不仅呈现出各地区艺术家的艺术特点,也为当地观众献上特色、地道的视觉盛宴。
作为上海海派艺术馆2023年的新年首秀,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巡展无疑成为广大市民新春文化之旅的好去处。此次来到海派艺术馆展出的艺术作品共计774件,其中美术作品306件、书法篆刻作品203件、摄影作品265件。展览作品既包括老一代艺术家的新创作品,也包括当代青年才俊的代表性作品,多方位、多角度呈现了我国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艺术领域的最新成果。一次打卡三大国家级展览,在上海闵行,一波文化盛宴奏响了春天的序曲。
▲ 湖南美术馆首次呈现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
湖南美术馆的“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春节期间为观众献上了齐白石140余件原作精品,涵盖绘画、书法、篆刻、文献等诸多品类。“客中月光照家山”出自齐白石的一方印章,倾注了老人对家乡的无限感怀与思念之情。而此次展览通过“中国长沙湘潭人”“桃花潭水深如许”“万里乡山有路通”“各有本心忘不得”4个板块,讲述了齐白石与家乡湖南的鱼水之情。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中首次呈现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用数字化技术展现“万竹山居”“五出五归”“一花一世界”“白石画屋”“白石花园”剧情,打造出一场时光的回溯,带观众走一程齐白石的人生之路,每位观众都将变身成为齐白石,感受到白石之眼观察到的生命万象,因此也就更能体会这些作品生成的创作环境与故事背景。
“迎新春——2023年成都画院年度美术作品展”在春节期间与观众见面。此次展览涵盖了14位专职画家以及9位画师和48位特聘画家的80余件作品,大部分为今年新作,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成都画院艺术家队伍的近况及艺术风貌,也增加了新春节日的氛围,为广大市民带来一场视觉“年夜饭”。
贵州画院组织老中青三代画家,举办了“寻迹山河”——“新黔风”贵州画院美术作品癸卯迎春展,遴选出中国画、油画、版画等优秀美术作品百余件,集中呈现贵州画院老中青艺术家们艺术创作的时代意识和整体风貌。
福建省美术馆的“韵彩山河福游八闽——福建国画作品展”以线上展览形式呈现,汇聚了福建省美术馆收藏的经典国画和当代美术工作者创作的优秀作品共80件。展出的国画从艺术角度诠释福建主要景区景点,内容涵盖武夷山、三坊七巷、古田会议会址等国家5A级景区,以及下党村、龙潭村等重点旅游村镇,用画笔传递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宣传推介“清新福建”“福文化”。
一场别开生面的“花”展在深圳美术馆缓缓展开。“繁花似锦——深圳美术馆典藏精品迎春展”特意从馆藏作品中精心选取了30件花卉题材的绘画,在展厅里营造一种花枝春满、春和景明的气氛,为广大市民朋友送上一份春天的欣喜和祝福。
双年展助力佳节新体验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文化市场逐渐复苏,重焕生机。各地双年展纷纷开幕,与市民共赴文艺浪漫之约,春节期间“不打烊”,为观众献上一场特别的佳节文化盛宴。
从大年初三起,以“共生”为主题、涵盖多种艺术形式的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其三大展区、七个主展单元,以及位于双年展主会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的“数字敦煌——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和“触梦三星堆”两大平行展全面开放。传统节日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唤起了观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春节期间推出的“艺术陪您过大年”活动,也受到了观众欢迎。观展现场既有充满好奇的幼稚孩童,也有满头白发的老翁,既有家庭联合出动,也有朋友组队观展,热闹非凡。
▲在山东烟台,剪纸非遗传承人梁巧燕指导小朋友动手体验剪纸艺术。
寒潮难抵观展热。春节期间,虽然济南开启了“冰冻模式”,但观众对于“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热度不减。山东美术馆联合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双馆携手,全城联动,以“共生世界”为主题,六大主板块、12位知名策展人、150天精心筹备、221位顶尖艺术家、272件艺术精品……打开新世界大门,为泉城市民开启一段为期3个月的精彩艺术之旅。在兔年新春开馆首日,山东美术馆迎来了万余名观众前来观展,美术馆西门广场上人头攒动,观众热情高涨,排队的长龙甚至蜿蜒到经十路边上。山东美术馆馆长杨晓刚和工作人员在门口迎接兔年新春的首批观众,向大家恭贺新禧,并为入馆的前30位观众奉上《济南国际双年展特刊》,精美的画册喜气满满,也带去了新春祝福。
▲“艺以通衢——2022武汉双年展”位于武汉美术馆(琴台馆)的主场馆,成为今年武汉市民网红打卡地。
作为“艺以通衢——2022武汉双年展”的主场馆,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成为这个春节里的热门打卡地,不少武汉市民趁着春节假期前往这座美术馆,感受国际潮流艺术之美。此次双年展有285位中外艺术家及团队的446件(组)艺术作品,在武汉美术馆(琴台馆)、武汉美术馆(汉口馆)、合美术馆3馆同期展出。“初一初二,每天都有2000多名观众来美术馆打卡,从1月22日至29日的预约均已约满,不少市民慕名而来,想趁新春假期看看武汉最美的美术馆和双年展。”馆方工作人员说。
正月初二,新疆美术馆展厅人如潮涌,艺术的高雅与节日的喜庆交相辉映,带给人们别样的文化体验。在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也在丰富新疆人民过大年的文化体验。本届双年展以“和美共生”为主题,下设“文明与交融”“共生与对话”“生态与家园”3个主题展,以及“写生新疆”“天地之间”两个特展,共展出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143位艺术家的260件作品。“双年展很受市民欢迎,开幕以来,平均日流量达2000人次以上,特别是春节假期期间,人数明显增多,多是家庭成员结伴参观,正月初二,观众更是达到了3700多人。”新疆美术馆展厅管理员陈妮介绍。
“感知之维——2022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深圳站在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以“艺术与科技”为核心议题,涵盖内地、香港、澳门3个单元。参展艺术家对时代背景下的科技、艺术、个体经验、自然生态等主题进行表达与探讨,围绕展览主题,各自呈现不同的策展视角。
互动活动年味足
春节期间,除了推出各种展览,各大文艺机构还策划了各种传统年俗活动,为市民的新春文娱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
▲大年初一,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送福贺新春”活动现场。
翰墨飘香年味浓。大年初一,中国美术馆举办“送福贺新春”活动。艺术家们挥毫泼墨书写“福”字,近500份手书“福”字送到兔年新春入馆观众的手中,送上新春祝福。据了解,中国美术馆大年初一写福送福贺新春活动已成为该馆传统文化惠民项目。
▲ 中国工艺美术馆“张灯结彩过兔年”2023年新春灯彩活动现场
▲ 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粤绣年度成果展现场
为了喜迎2023癸卯年新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春节期间特别策划组织了“张灯结彩过兔年”2023年新春灯彩活动,汇聚了北京、山西、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的部分国家、省、市、县级非遗花灯灯彩项目,众多传承人参与设计制作,主题多样,种类丰富,绚丽多姿,丰富了传统节日新年公众文化消费与服务活动内容。与此同时,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多个展览也是“文化年货”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粤绣年度成果展“文化之美·绣色可观”与观众见面,在寒冷的北方冬日,带来南国丽色。除此之外,2023年元旦推出的系列新展“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和“天地人文——刘恒甫公共艺术个展”以及“中华瑰宝”系列展览中的“丝路丹青”“藉器传文”和“太行之魂”展览也正在展出中,吸引不少市民参观打卡。
春节期间,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瑞兔启新岁,园林意趣浓”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依托馆内展陈、园林文化、节日习俗等文化内涵带领公众参与观赏互动;北京艺术博物馆主办了年画印刷活动、“兔年绘兔”艺术创作亲子活动、“新春送福”活动及印章、福字手工体验活动等;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了“癸卯年为观众写福送福”活动;郭守敬纪念馆开展了“吉祥福兔带回家,非遗伴你过大年”活动,活动期间,观众可以加盖新年章和抽取幸运签,同时可以体验翻花制作和花灯制作。
兔年伊始,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里热闹非凡,在依托大展的基础上,还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公共教育活动每天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与艺术爱好者前来“兔”个热闹。据统计,春节假期前5天,中华艺术宫累计接待观众约1.73万人次,年味浓浓,人气满满。“共同传递艺术馨香,让我们走进美术馆,在艺术的春天里抒发情怀、提振精神、憧憬未来。”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说。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