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下午,由广东省文化馆主办的2022年“在粤·好家风”系列活动之“诗文书画好传家——岭南文人世家的家风传承”主题分享会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活动邀请到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及其弟书法篆刻家刘斯朗,向市民朋友分享父母言传身教的家风传承故事。
活动现场。
据刘斯奋回忆,父亲刘逸生出生于一个“一本书都没有”的家庭,学历是小学毕业,很早就当伙计、卖水果、做木工等。但是“他这个人很喜欢读书,卖水果也看书,做木工学不会就看书,结果很快给人炒掉了”。
后来刘逸生到香港的一家小报做勤杂,帮编辑送稿子买夜宵,得空便拿报社唯一一本《辞源》一页页看,从头到尾啃完。刘斯奋表示,尽管没有得到任何人鼓励,但刘逸生天生就对文化着迷,尤其是对古典诗词着迷,结果就凭着一口气考到《青岛日报》当校对,后来又考入香港中国新闻学院进修。
新中国成立后,刘逸生回到广州先后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工作。刘逸生还并不满足于当一个报人,工作之余还想做学问,在古典文学上下功夫,陆续发表了《唐诗小札》《宋词小札》等作品,至今发行近百万册。“每天看着他这么忙还这么努力,这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受这样的熏陶胜过千言万语。”刘斯奋回忆。
刘逸生著《唐诗小札》与《宋词小札》。
“父亲这种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对我们兄弟姐妹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同时父亲的书房对我们也是全开放的,没有阅读禁忌。他写的文章,我们也可以平等地提出来与他讨论,我们就像朋友一样相交。这种平等自由的家风一直影响着我们,现在我们对待孩子也同样是平等的自由讨论。”他补充道。
刘逸生像(广州美术学院梁如洁教授画)。
刘斯朗则回忆了母亲吴畹华对兄弟姐妹们的启蒙教育,他认为父亲是“身教”的代表,母亲则是“言传”的代表。“我母亲的经历也非常传奇,她是富家女出身,但她怀有一种革命精神,对穷人和农工有一种特别的同情,还会写文章为底层被剥削压迫的工人喊不平。母亲是在报社与父亲相识,那时父亲就是一个穷小子,但她一点都不介意。”
活动现场。
刘斯朗回忆,母亲吴畹华对唐诗宋词也非常着迷,她在兄弟姐妹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们念唐诗宋词,教很多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有一次因为战争逃难,在西江的船上她还在念,这是一种胎教。”除了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母亲对待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也对他们兄弟带来深远的影响:“她从来都跟我们讲人生是光明的,所以不要被目前的难关所左右,这让我们整个家庭从来都是不怕困难,不把困难当一回事。”
得益于父母身上的这些优良特质,刘斯奋兄弟姐妹之间相处向来和谐,并且志趣相投,都在文艺领域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比如作为长子的刘斯奋,亦诗亦文亦画,长篇小说《白门柳》获得茅盾文学奖,2015年获得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长女刘圣宜则是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曾参与《广州通史》的撰写,主编有《岭南历史名人研究》。
2018年,广州市国家档案馆展出“刘逸生、刘斯奋家族艺文档案展”
此外,刘斯奋的弟弟刘斯翰曾任《学术研究》杂志主编、广州《诗词报》总编辑,著有《曲江集校注》《海绡词笺注》等。刘斯朗则从事书法、篆刻创作。刘斯奋的长子刘一行致力于水墨、漫画创作,曾任岭南美术出版社《画廓》杂志主编。次子刘再行则进行智能交互、新媒体和艺术的融合创新工作,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工业设计学院工业与交互设计系主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才能,我们家庭从来不是制定好计划、规定好道路去发展,而是随心所欲,所以兄弟姐妹和子侄辈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成就,而且都喜爱自己的事业,所以能够充分把潜能发挥出来。”刘斯奋总结道。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