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光绪22年生于北京恭王府,生长、生活在史无前例的改朝换代大动乱——中国由数千年帝王制度转变为新民主制度,国际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均处于巨大的变革时期中。溥心畬在此风云际会的时代背景下出生似乎早已暗示其一生的不凡。王府子弟生活环境优渥,贵胄教育精博完粹,家藏书画名品更能供其临摹学习,加以天资颖悟,髫龄之际即有神童之誉,诗书画俱佳且功力卓越,是20世纪公认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以及文人画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此次开拍国际2022秋拍有幸集合近20件心畬先生书画作品,包含先生渡台前后的山水、花鸟、人物、书法等多种题材与形制,均为清秀俊逸之作,亦是溥氏书画艺术难得的一次集中呈现。
溥心畬,满族,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畬,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著名书画家、收藏家。为清恭亲王奕訢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溥儒自幼与佛结缘,早在1905年曾随父母去西山戒台寺居住,后又曾在此住了十几年。他信笃佛法,并常以佛教题材入画,如罗汉、观音等,更以楷书抄写经文,以修养身性。此中最能表现其虔诚之处,莫过在生母去世后「刺血写心经」的实例。可以说,凡溥儒之佛教题材绘画必为倾心之作,此中尤以观音造像为独特,观音造像中又以「水月观音」为最。
380溥儒 水月观音
1933 年作 绢本镜心
34 × 15 cm
款识:癸酉五月,寒玉堂中敬写,儒。
钤印:溥儒之印
525溥儒 观音像 纸本镜心
51×27 cm
款识:溥儒敬写。
钤印:溥儒
溥儒《观音像》局部
戒台寺是北京西郊最著名的佛寺之一,位于马鞍山的半山腰上。1912至1924年的十余年间,溥心畬随母两度来此隐居读书,度过他一生中最充实而单纯的时光,遂有“西山逸士”别号,他对寺中一草一木、一柱一瓦极为熟悉,总是将其视为自己的第二故居。从此,他专事绘事,以书画自食其力。
532溥儒 双松龙盘 绢本立轴
64×35 cm
款识:双松隐幽壑,屈折若龙盘。黛色同河岳,焉知霜雪寒。心畬。
钤印:心畬、溥儒
溥心畬在一幅《戒台寺古松》中题道:“余昔隐居西山戒台寺,松皆千年,作蛟龙蟉举之状,日夕对之,月明风清,啸吟其下……”,由此可知他擅画松、爱画松的缘由。此幅《双松龙盘》两树连理交缠,正如其题诗中所写“双松隐幽壑,屈折若龙盘。”,此为溥氏渡台后忆写西山古松,而“黛色同河岳,焉知霜雪寒。”一句,又能感受到“旧王孙”诗中流露出些许伤感,但笔下却中锋、侧锋、飞白交集,劲健生风。
387溥儒、金梁 西山秋叶、篆书
1933 年作 纸本成扇
20 × 55.5 cm
(一)款识∶癸酉四月既写西山秋叶并录唐诗 之有黄叶者题之,心畬记。
钤印:溥儒之印、吟诗秋叶黄
(二)款识∶复庭仁兄属,金梁。
钤印:金、梁
386溥儒、徐宗浩 杖锡安禅、行书临赵孟頫 纸本成扇
19 × 51 cm
(一)款识:杖锡安禅地,香烟恋讲楼。孤云半溪水,冷叶四山秋。鸟影临岩下,伴得远公游。心畬。
钤印:溥儒、玉壶
(二)释文:孟俯再拜,民瞻宰公仁弟足下。孟俯去年一月间到城 中,知旆从荣满后,便还镇江……孟俯再拜,人日。
款识:效坡先生雅鉴,石雪居士徐宗浩临。
钤印:徐宗浩
说明:本标的不包括扇骨。
388溥儒、沈尹默 归舟图、行书陶弘景事迹
1946年作 纸本成扇
18.3 × 51 cm
(一)款识:几家萧瑟在横塘,世乱民穷亦可伤。乔木已无官舍尽,行人犹向水西庄。丙戌夏。心畬。
钤印:溥、溥儒之印
(二)款识:(书宣和书谱卷八行书二之〈陶弘景〉事迹,不录)尹默。
钤印:沈、沈尹默印、秋明
心畬先生乃宗室贵冑,寄身乱世,有志未伸,以书画抒怀遣兴。虽云丹青为余事小道,然难掩其天赋与积学,笔下所出,享誉南北艺坛。迁台后,环境丕变,与旧京生活大异,遂深居简出,于学问绘事着力更多,授徒会友,于斗室中多作墨戏小品,广涉山水花鸟人物。
高华与溥心畬、张大千合影
此次难得有四件高华上款及旧藏溥儒书画。高华(1906-1986),字实秋,原籍金陵,著名程派票友,亦为高岭梅之兄,曾共同于南京开立美伦照相馆,并担任摄影师。高华自幼嗜平剧,天赋歌喉。15 岁时,初露演于南京青年会。对于程派唱腔,心领神会,扮相秀丽,台风极佳,虽唱程派,与程砚秋亦师亦友,却师承于通天教主王瑶卿,并于民国二十四年举行拜师大典。高华可谓才高八斗,艺冠群伦,非但对于京剧确有研究,即对于国画,造诣亦深,他所绘工笔花卉,玲珑剔透,古意盎然。他常年与张大千、溥儒、黄君璧等聚会雅集,唱戏、作画,并有多次作画唱和,相得益彰,精妙绝伦。
529溥儒 丑角二帧 纸本镜心
60×28.5 cm
款识:刺汤。心畬画。
钤印:心畬
说明:高华旧藏。
《刺汤》即京剧《审头刺汤》,也名《审人头》,为京剧《一捧雪》之中的一折。“刺汤”,意为(雪艳)刺杀汤勤。梅兰芳和程砚秋等名家均曾演出过此剧。高华早年曾拜王瑶卿、梅兰芳为师,与程砚秋介乎师友,于程派造诣至深,对于此剧当极为熟稔。渡台后的高华难免怀念在京城的梨园旧影,而心畬先生此二帧可谓正解了高华的乡愁。先生所绘乃此剧中“丑角”汤勤,稿本或得自于民国时期“丑行三大士”之一的萧长华扮相,萧长华1922年始搭承华社,与梅兰芳合作断续达三十年之久。京剧人物题材在心畬先生的绘画之中甚为罕见,此二帧写来灵动潇洒,用笔毫不含糊,一举一动之间尽显剧中之态,也只有“行家”溥二爷有此妙笔了。
《刺汤》梅兰芳饰雪艳 萧长华饰汤勤
530溥儒 晚归
纸本镜心 1952 年作
52×26 cm
款识:实秋属作,壬辰夏,心畬。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
说明:高华旧藏。
此幅为心畬先生应高华之属而作,从画幅中的景象可知此幅所描绘的为历代文人及画家热衷于表现的题材:灞桥风雪。古代的灞桥是出入长安的必经之路:“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面入出峣、潼两关者,路必由之。”(《雍录》)无论是举子赴京赶考还是出兵征战,无论是官员离京赴任还是被贬还乡,灞桥都是必经之地,一座灞桥,承载离人、征夫与游子多少悲欢离合!这使得灞桥成为古诗中的重要元素,赢得无数文人的青睐。南宋夏圭、明沈周、吴伟、清王翚等人都有同名的《灞桥风雪图》传世。
心畬先生此图绘白雪茫茫,空旷荒寒,萧瑟冷寂。画面中唯有一老者策驴而行,自灞桥上徐徐而过。天地一片白茫茫之中,老者却身着红色的斗篷,这一点睛之笔,使整个苍茫空寂的画面顿时鲜活生动了起来。雪景山水心畬先生最为擅长,高华定当心知肚明,以”灞桥风雪“命题,则使心畬先生画起来驾轻就熟,而没落王孙的身份使得他笔下的”灞桥风雪“更笼罩了一层寂寥与荒寒。
527溥儒 行书七言对联 纸本镜心
50×8 cm×2
释文: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款识:实秋弟属,心畬。
说明:高华旧藏。
528溥儒 行书七言对联 纸本镜心
66×11 cm×2
释文:闲挂晶帘三日雨,远飞木叶半林秋。
款识:实秋之属,心畬。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
说明:高华旧藏。
1955年夏,心畬先生旅日。时在日本的李傅铎若(傅瑞卿孙女)遂拜入门下,随侍左右。教学期间,溥氏对李氏爱护有加,屡屡以书画相赠,以便李氏平日揣摩。1956年夏,李墨云与万公潜先后前往东京接溥氏归台。从此师生天各一方,后李傅铎若与丈夫李文翰移民美国华盛顿。欣慰的是李氏一直坚持艺术道路并精心守藏溥氏遗墨逾半个世纪,於2010年9月在北京举办“瀛海塤篪——吾师溥心畬旅日逸品展”。这时,我们才得以领略溥氏旅日艺术面貌,感叹不已。溥氏滞留扶桑一年多,虽生活清平,实是得以远离台湾政治与家庭的纷忧,在安宁平和中潜心於艺术创作和教学,因此,此组作品流露出一种专心、纯粹和安逸的气质,清心愜意。
1955年秋,傅铎若和溥心畲在东京合影
溥儒小楷《蠹化》便是弟子李傅铎若旧藏,并且收录于其藏品集之中,乃为溥氏在日期间极其用力精心之作。溥儒的小楷初写《曹娥碑》《洛神赋》,后写隋碑、唐代小楷和写经体。其小楷取法乎上,基本上是出自晋唐,晚年又融入了一些赵孟頫和文徵明的秀丽与细致的成分。用笔细腻精致,结体平中寓齐,章法疏朗,书风偏于娟丽遒劲,蕴藉萧散,格调古雅,颇得晋唐小楷的神韵。
526溥儒 小楷《蠹化》
1956年作 纸本镜心
19.2×50cm
款识:丙申二月,溥儒书。
释文:蠹化。陆龟蒙。橘之蠹,大如小指,首负特角,身蹙蹙然,类蝤蛴而青。翳叶仰啮,饥蚕之速,不相上下。人或枨触之,辄奋角而怒,气色桀骜。一旦视之,凝然弗食弗动;明日复往,则蜕为胡蝶矣!力力拘拘,其翎未舒。襜黑鞴苍,分朱间黄。腹填而椭,緌纤且长。久醉方寤,羸枝不扬。又明日往,则倚薄风露,攀缘草树,耸空翅轻,瞥然而去。或隐蕙隙,或留篁端,翩旋轩虚,扬曳纷拂,甚可爱也。须臾犯蝥网而胶之,引丝环缠,牢若拲梏。人虽甚怜,不可解而纵矣!噫!秀其外,类有文也;嘿其中,类有德也;不朋而游,类洁也;无嗜而食,类廉也。向使前不知为橘之蠹,后不见触蝥之网,人谓之钧天帝居而来,今复还矣!天下,大橘也;名位,大羽化也;封略,大蕙篁也。苟灭德忘公,崇浮饰傲,荣其外而枯其内,害其本而窒其源,得不为大蝥网而胶之乎!观吾之蠹化者,可以惕惕。
出版:1.《瀛海埙篪—吾师溥心畬旅日逸品集》第254-255页,文物出版社,2010年9月。
2.《三山五园文化巡展》(圆明园卷)第36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年12月。
3.《旷世逸才溥心畬》(恭王府出品,孙旭光主编)第056-057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
展览:1.瀛海埙篪—吾师溥心畬旅日逸品展,北京国际饭店,2010年9月15日-21日。
2.“三山五园”文化巡展,中国国家博物馆,2013年12月24日-2014年1月3日。
3.溥心畬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特展,恭王府博物馆,2016年10月28日-2017年12月。
说明:该作品为溥儒弟子傅铎若旧藏。傅铎若,1930年出生于北京,艺术家,父亲傅泾波为司徒雷登终身私人顾问。
溥儒的行草书独具一格,上追晋唐,下溯宋元,格调清新古雅,功夫深厚,又出之天然,应当在近现代的行草书领域享有一席之地。其行草书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绩,与其收藏颇丰、注重笔法以及学问修养密切相关。溥儒在《华林云叶·卷下》云:“余旧藏晋陆机《平复帖》九行,字如篆籀。王右军《游目帖》,大令《鹅群帖》,皆廓填本。颜鲁公《自书告身》,有蔡惠、米远晖、董文敏跋。怀素《苦笋贴》,绢本……赵松雪《道德经》,前画老子像。赵松雪六札册,文待诏《小楷唐诗四册》。”溥儒家境富裕,收藏了诸多著名的行草法帖名迹,文中提到的《平复帖》《游目帖》《鹅群帖》《苦笋贴》堪为国之重宝,其藏品的质量绝对堪称一流,长期对着这些珍品临摹,溥儒的眼界和手上功夫自然比一般人技高一筹,反映在书
写上也就出手不凡,神采奕奕。
385溥儒 行书踏莎行 纸本镜心
21.5 × 14.5 cm
释文:浅水横塘 , 斜阳板屋。荒祠落破依山木。灵弦风笛总无声 , 凄凉不唱迎神曲。栋宇齐梁 , 江山巴蜀。萧条异代悲陵谷。
暮烟芳草遍天涯 , 离离一片无情绿。
款识:踏莎行,心畬。
钤印:溥儒、心畬
531溥儒 行书七言对联 纸本立轴
78×16.5 cm×2
释文:吴俗艳称牛女节,越人常祀水仙王。
款识: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
溥儒的山水画着意于对画面诗意的营造,名重一时。这得力于其对于诗歌的重视。先生自许平生“诗第一,书次之,画又次之”,晚岁教导学生也是以读经作诗为先,启功回忆当初向他学习绘画时说“我向先生问书问画,他总是指导怎样作诗,他常说画不用多学,诗作好了,画自然好。”
381溥儒 清音亭望 纸本镜心
31 × 21 cm
款识:叶下水泠泠,清音静里听。鸟飞岩际白,亭望浦边青。心畬。
钤印:溥儒之印、心畬、竹素
展览:明月入怀·纪念溥心畬诞辰 125 周年展, 天津美术馆,2021 年 5 月 9 日 -25 日。
《清音亭望》为溥儒渡台后所绘山水小品,画上题有溥氏自作诗“叶下水泠泠,清音静里听。鸟飞岩际白,亭望浦边青。”溥儒诗学取径唐人,寓情于景,追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空灵之境。表现出一种萧疏高逸、不问世事的生活状态,这也正是溥儒作为“旧王孙”彼时历经家国之变,避世研学的内心写照吧。
382溥儒 秋林高士
1950 年作 绢本镜心
23 × 10.5 cm
款识:秋林高士,庚寅,心畬。
钤印:心畬
534溥儒 仙女乘槎图 绢本镜心
67.5×38 cm
款识:蓬莱宫阙五云边,水珮霓裳去邈然。修到神仙犹有恨,几回亲见海为田。心畬。
钤印:天籁、旧王孙、溥儒
533溥儒 调良图 纸本立轴
57×38.5 cm
款识:月窟何年黄骕骦,奚官控御渐调良。惊听边风吹画角,腾骧欲断青丝缰。心畬画并题。
钤印:溥儒之印
作为清室皇族子弟,溥心畬自小习弓马,故他对鞍马类绘画作品有着特殊感情,生平造稿甚勤,也正因此,其对马的性情神态,观察细致,下笔如有神助。溥儒还观察临摹过不少清宫收藏的历代的马题材绘画,赵孟頫即为溥儒多次临摹的对象。此件《调良图》画法精整,勾勒一笔不苟,简劲悠长;设色清雅恬静、出尘远俗,满溢文人之气。观款书及绘画风格应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晚期所作。
溥儒笔下的花鸟画,用笔精细周到,敷色淡雅,寥寥几笔,即摄其精髓,令人叹服。在他的画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荣华富贵浮云散尽之后的平淡超逸,是画家对淡泊生活的向往。其高深造诣,既显示了皇家艺术的雍容华贵和宫廷文化的精致风雅,又有生动可亲的文人气弥漫其间,真乃难能可贵!
383溥儒 桃花春禽
1949 年作 纸本立轴
56 × 25 cm
款识:己丑夏月,心畬。
钤印:心畬
384溥儒 吉祥果 纸本镜心
29 × 48.5 cm
款识:心畬。
钤印:旧王孙、溥儒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