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支钢:宇宙有多浩瀚,中国的水墨就有多磅礴
来源: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881天前 | 653 次浏览 | 分享到:
色彩上说,中国的李可染大师说过:“墨要用足了,色无功。”一副好的画,“色”是没有功劳的,最好的就是水墨本色。我的山水画虽然只有黑色,但看上去不缺色彩,好的水墨画给人的感觉就是五彩缤纷。

白色是宣纸本身的颜色,我的画笔上是只有黑色的。一般来说黑色里面有干湿浓淡,古人说墨分五色。可那是古人,到了我这一代墨色已经做到了“无极”,可以和宇宙同步。宇宙有多浩瀚,中国的水墨就有多磅礴。


色彩上说,中国的李可染大师说过:“墨要用足了,色无功。”一副好的画,“色”是没有功劳的,最好的就是水墨本色。我的山水画虽然只有黑色,但看上去不缺色彩,好的水墨画给人的感觉就是五彩缤纷。


来支钢:号云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生于安徽蚌埠,现居北京、深圳。200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200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2005年进北京画院“李小可艺术工作室”研修。曾获中国美术“金彩奖”。现为当代积墨新山水画研究会会长。


来支钢生长在黄山故里,少小时即萌发了描山画石的兴趣。曾自学素描、油画。12岁从师当地画家丁楚才先生,在启蒙老师指点下,他不打底稿,四尺宣纸落笔布阵,每天十余张。丁老师这种特殊的教画方法,为期两年之久,意在充分发挥少年人自由自在、任情造化的灵性。


来支钢作画,喜用重墨,黑沉沉的,气势磅礴中又见份量。石涛诗云:“黑团团里墨团团,墨团团里天地宽。”当然,他的黑沉沉里不是一片黑,而是有山有石有树,有屋有水,而且山石的高下凸凹,光亮灰暗,层次分明,前后清晰,但又十分厚重。


他用的是积墨法,他的积墨法不同于前人的积墨法。积墨法,有三个人用得最突出,其一是清初的龚贤,其二是黄宾虹,其三是李可染。上海博物馆藏有龚贤未完成的画稿,可以看出,他的皴法介于点线面之间,先用干笔,层层加重,层层加湿,最后在黑沉沉中见出清晰的层次。黄宾虹用线积,用线画了一遍,干后又用线画了一遍,积了很多遍,因此显得厚重。李可染用墨积,他用面的形式,一层层积染,都显得特别厚重,又有层次。


来支钢综合三家之法,又加入自己的创造,点积、面积、线积,一齐都来。干墨、湿墨、淡墨、浓墨、枯笔、润笔,根据画面的需要,无所不用。因此,他的山水画既丰富又厚重。厚重,在来支钢的画中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来支钢画云,真是一绝,仿佛是真云飘荡在他的画里。云上面亮,渐下渐重,有淡云翻滚之势。传统画云,用线勾,他以淡墨渲染,也是层层积染,但用水用笔都必须灵动且必须有一定的功力。艺术的基础是技术,这是他独创的画云技术,既形像,又生动。

来支钢之所以能画出这种画来,是大有来头的。


他1963年生于安徽蚌埠,自幼喜爱画画。他遇到当地两位名师,其中一位是1957年打成右派而被流放到当地的,另一位是当地人。二人知识结构不同,但皆是内行里手。其中一位教他传统,主要是临摹学习明清的山水画,《芥子园画谱》也是他常用之书。


在名师指导下,他把明清山水画的技法,差不多都掌握了。勾、皴、点、染,都牢记之于心,见之于手。另一位名师眼界更宽阔,国内外绘画的各流派、色彩、构图,怎么观察自然,怎样表现自然,怎样在前人传统上创新,都一一指点,来支钢都牢记于心。这使来支钢认识到,学习传统是基础,创造个人风格才是目的。


蚌埠地方太闭塞,他决定外出闯天下。2001年,他进入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学习学院派的课程。一年后,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2005年,他又进入北京画院李小可艺术工作室研修班。从进入中央美院国画系开始,他就在老师指导下,系统地临摹、研究宋元山水画。后来又在贾又福和李小可两位名师指导下继续研究宋元山水画。宋画中,他尤爱范宽和李唐,后来他觉得李唐的画更适于他的创作,于是于李唐下功夫尤多。所以,他后来大气磅礴的画中,多用李唐法。


贾又福是李可染的学生(入室弟子),李小可是李可染的公子,二人皆传李可染法。李可染的画也厚重雄浑,其层层积染法给来支钢以很大的启发。来支钢在李可染、贾又福、李小可的积染法启导下,又借鉴了宋·李唐的皴法。李唐的画分早晚二期,早期从范宽的雨点皴中变出,晚期用刚硬的线条勾勒,加以大斧劈皴,这些都是来支钢所欣赏的,也和他的性格相契。于是其画法大变,个人面貌已见端倪,再加上他本人自幼养成的豪杰性格,他的刚浑雄厚,气势磅礴的画风形成了。


来支钢创作了很多具有自己风格的山水画,参加了很多次全国性大展,并获了奖。但他仍不满意。他不希望自己的画完全似李可染和李唐,于是他又改师造化。他到大自然中去,奔波全国各地,沉浸在名山大川之中。古人云“得江山之助”,首先是山河的雄伟气势资助了他,涵养了他的精神,改变加强了他的气质。精神与气质是画家成功的根本,画上表现出来的就是画家精神与气质。李可染反复说:“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祖国河山的气势壮了他的胆,胆生魄,魄济魂,这是他作画成功的底蕴,也是他学习李可染得其精神的一面。


造化中的千变万化,也改变了他的笔墨表现形式。比如他画的云,就是他观察研究大自然的结果。云的上面因受日光的照射,格外亮,愈向下,日光的穿透力因被上层云阻遮,加上云气愈下愈厚重,所以云的下面反而比上面暗,且多变化。而古人画云,用几根线条一勾了事,或留下空白了事。黄宾虹、李可染画中的云也基本上是留空白,他们并没有对传统的云加以改造。来支钢师于造化,得之于自然,他画中的云,不同于古,不同于今,是他自己的独创,而且具有现代感。


他的画以气势阔大雄伟见长,而他画的云自有气势,放在山水中,又增加了山水的气势。我说他的画的特点是“刚浑雄厚,气势磅礴”。刚是线条刚硬,刚来自南宋的传统,也来自他的个性。浑是笔墨浑朴,显示出一种雄厚的感觉和磅礴气势。此外,宋人评李成的画,近看如有千里之远;范宽的画,“远望不离坐外”。范宽的画,雄浑厚重,刚古之势,不犯前辈。因厚重,所以虽远远看去,也好像就在眼前(座外)。


来支钢的画也有这个特点,虽远望,也如在眼前,盖因其浓墨重笔之故。当然,浓墨重笔中还大有学问,否则便可能画成一片黑色。来支钢的导师贾又福评来支钢的画说:“只有对纸性、笔性、墨性的感悟和训练达到了心手相应,恰到好处的高度,才会画出出神入化,有震撼力的巨幅作品。如果没有对山石的精神观照和对物质的研究,肯定是画不出来的。”这个评语是正确的,也只有贾又福这位内行名家名师才能讲得如此确切。


来支钢另一位导师李小可也说他“对水墨语言的探求,使他的作品中强烈地显示出水墨表现的量感与气韵,已逐渐形成自己的鲜明面貌。”

来支钢对水墨语言的探索,对纸性、笔性、墨性的感悟和训练,是真正懂画的人都承认的。这是他画中的优点。


有优点,有特点,而且他的“刚浑雄厚,气势磅礴”的特点十分突出,赫然一家。这在当代多如牛毛的画家群中已十分杰出了。其实来支钢画的云虽出于他的写生,但已暗含西方的传统。


来支钢方过知命,还不到六十岁。据科学家研究,男人在六十岁时,是人生第二个青春期,创造力最强。世界上很多有成就的人,或在青年精力最旺盛时期,或在六十岁后。来支钢身体强壮,精力过人。他年少时吃过苦,闯荡过江湖,经验丰富,所以他身上有股豪杰气,这是他的基本。他有非常之天赋,又有坚忍不拔之精神,等到来支钢第二个青春期到来时,他必将有一次更大的飞跃,真是前途不可估量啊。

文/陈传席2019年8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 29 2023-03

    黄易(黄小松)书画作品欣赏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 20 2023-03

    李流芳:唐人诗意册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 17 2023-03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任惠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 16 2023-03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明·佚名《千秋绝......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 16 2023-03

    胡佩衡:博识多能,一代名家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 15 2023-03

    漆画在生活茶事中的应用美学!一起了解中国......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 13 2023-03

    中国新汉画水墨艺术开山者:王阔海老师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 09 2023-03

    云南诗书画三绝的担当和尚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 09 2023-03

    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的书法人生!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