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最善书法的皇族,很多人可能会说专业组宋徽宗或者业余组乾隆帝,但说到谁的书法最秀美最符合大众认同,则不得不提成亲王永瑆。
乾隆是清朝最有故事的皇帝之一,他在位60年,寿高89春,虽然他生养了17位皇子,但是,大多没能熬过他这位长寿的皇阿玛。到乾隆驾崩时,仍然顽强活下来的皇子只剩下皇八子、皇十一子、皇十五子及皇十七子四人了。
关于乾隆的身后事,他一即位就有所考虑的,不过,他最早嘱意的储君人选并非嘉庆,而是孝贤皇后所生的皇次子永琏,“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深得弘历钟爱。乾隆即位之初,就秘密立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子永琏为太子,但这位储君并无当皇帝的福分,乾隆三年,年仅8岁的永琏便夭折了,被追赠为端慧皇太子。
此后他有意立孝贤后另一子永琮为太子,但尚未及实施,不到两岁的永琮便于乾隆十二年夭亡。两次痛失自己属意的继位之子后,使得乾隆不再急于立嗣。直到乾隆三十八年他64岁时,才又考虑立储之事,而此时,不少皇子已先于他去世,活着的儿子只有六子永瑢、八子永璇、永十一子永瑆、十五子永琰、十七子永璘。其中永瑢出继旁枝,失去皇位继承权。皇八子永璇,其人“沉湎酒色,又有脚病”,所以,也被乾隆从心底勾掉了。
剩下的三个皇子相比较,皇十一子 永瑆 最为年长,按道理讲,是该被乾隆考虑为人选的,但是,永瑆其人太过文艺范了,在书法艺术的成就,远重于他对政治的野心。这样的作派,不被乾隆看好,从而错失皇位,才让他的十五弟永琰(嘉庆帝)捡了个大便宜。
史称,永瑆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名重一时。乾隆五十四年晋封成亲王。
因为错过了皇位,永瑆就一门心思地搞起书法创作,楷书学赵孟頫、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行草书亦纵逸深厚,颇具风采。博涉诸家,兼工各体,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