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友仁 远岫晴云图
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国学思想。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收藏家要收藏什么?书画家要创作什么?从中国国学思想中都能得到答案。
收藏成败取决“国学”
无论对画家,还是收藏家而言,国学对书画收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藏家,如果没有国学思想的指导,不会辨识出有价值的藏品;作为画家,如果没有认真学习国学,没有国学思想做基础,就创作不出好作品。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开篇言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这段话清楚地告诫我们,书画作品的主题及表达有着教化人的作用,有帮助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的作用;中国画里包含的变化,穷尽了神的各种变化,变化是无穷的,并且包含着许多深远、细微的内涵。同时,也体现了自然的变化。中国画的创作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客观世界,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描述、理解和升华,绝不是胡编乱造杜撰的“述作”。
唐.阎立本《步辇图》
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传下来的中国书画佳作都蕴含着“六籍”的作用,“六籍”即六经,而“六经”的功能呢?《诗经》堪称人类最美的语言;《尚书》则是周朝最重要的政治历史文件;《礼记》也是周朝最重要的典籍、制度;《周易》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大道之源;《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史;还有一本《乐经》被视为和谐之声,造就社会和谐的一种声音,但后来失传,只剩下“五经”。这“六经”聚齐,使得周朝统治延续了800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期最长的朝代。
而中国画与“六经”的作用是一致的,收藏中国画就等于收藏了与“六经”相同的文化,其核心价值就是收藏中国国学。首先,向我们昭示了一个重要原则,一幅作品优劣,看其中是否包含着丰富的国学思想。同时还向我们反映出书画创作者的国学内涵,只有认真学习国学思想,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就自身经验来讲,我们许多本来很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画家,为什么画着画着就不成了,就开始画“行活”了,包括一些很有名气的画家,那都是因为没有深厚的中国国学文化积淀,没有认真学习国学思想,所以不能成教化,助人伦,才不能穷神变,才不能测幽微,所以就在“行活化”。“行活”远远背离了张彦远给中国画下的定义。实质上这个定义就是在说中国国学思想是中国画的灵魂,中国书画是中国国学思想的视觉反映。
中国书画灵魂始于“国学”
什么是中国国学?中华各学科精华的集合,才是中国的国学。从而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只有中华各门学问的精华,才能归入国学。比如孔子思想,只有其“中庸之道”,教化人们走上正确道路的思想才能称为精华,才能进入国学,而他提出的三纲五常、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以及守孝三年的方式都不能进入国学,这些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要被抛弃的。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中国国学起源于医学和易学,发展于春秋战国,成于汉,延续发展于近现代,它包含了医学、易学、儒家思想的精华、道家思想的精华、韩非子思想的精华、墨子思想的精华、孙子思想的精华,也包含了中国的数学、天文学、文字学、书法学、绘画学、古琴音律、棋奕学等等。
在延续发展中,也包含了从外国汲取的现代科技学。所以,我们不要一提及中国国学,就是老子、孔子之道,其实毛泽东思想中的许多精华都把传统的中国国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因为毛泽东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使得中国书画创作走向了继宋朝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
这就又给我们揭示了一个极为严峻的问题,中国国学涉及如此丰富且知识广博,所以当下不可能有所谓的“国学大师”,而那些号称“国学大师”的人都是骗子。因为,一个人的精力不可能把中国国学全部学通,成为各科大师。
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中国国学具有四大特性。首先是精华性,比如孔子、老子思想的精华被纳入国学,不是全部而是取其精华,因此国学被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其次就是包容性,把来自中国和世界的各种精华包容在一起,不断被丰富着;再次就是延展性,国学是不断发展的,不是停滞不前的,停滞不前就是死亡。还有就是同化性,其他国家或民族不如中国国学的,一定会被中国国学所同化。
所以,从国学的丰富性来讲,就能看到其对中国书画思想的指导意义。黄宾虹曾讲,“笔墨精神千古不变,章法构图日日常新”,指的就是用笔和墨,来表达中国国学思想的这种精神。中国书画里包含的国学精神千古不变,突出了中国国学是中国书画的灵魂。
明.仇英《汉宫春晓图》
从“国学”中领悟书画收藏价值
书画如何变,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国学思想。书画的笔墨当随时代,但不代表另起炉灶,效颦西方。画家束书不观,作品低俗陋劣,现在很多名家在画“行画”,好多藏家不知是“行画”,还在收藏这些“艺术品”垃圾。
书画收藏收的是国学思想、传统文化,不是艺术垃圾。国学思想、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呢?是“道”,道是什么?前人没有清楚地说明,那么,我们就给它下个定义。道,就是自然规律的总和。自然规律中每一条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变”,对于中国书画来讲就是日日常新,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就因为有变,才一生二、二生三。
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二生四?“变”里既包含了裂变,即一分为二;也包含了聚变,就是合二为一。所以二生三,三生万物,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这就告诉了所有的书画创作者,如果创作的作品,不是在不停地变化、不停地创新的话,自身的艺术就要走向死亡,自己的作品就会失去收藏价值。
那么,中国书画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传说宋真宗赵恒写了一篇《励学篇》,其中说到,“富家不用买粮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愁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愁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常向窗前读……”也就是说,“六经”的价值是“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那么,中国画的功能和“六经”是相同的,也就是中国书画里也自有“黄金屋、颜如玉”。
清.郎世宁《百骏图》
“艺术创作忌行活、忌做作”,要“自然”。不仅能把古人的诗法、画法、句法、笔法融会贯通,做到“内美”生发,又重之以修技能。在其绘画作品中体现情真、意真、景真、境真。这样的作品才是藏家值得收藏的作品。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