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讲清明上河图的故事,这是一幅传世名画,这幅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位列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行列里。对于这幅画的来历,现在人们的解读还是比较多的,如果打开这幅画,你会发现画中的人是神态不同,动作也各异,这幅画上的开封城,也是当时民众生活最真实的描绘。
不过,在清明上河图中有一个细节,不知道仔细的读者朋友有没有发现。这幅画除了有张择端的原图外,历史上的摹本也有数十幅,原版现在收藏在故宫,很长一段时间才展览一次。所以,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清明上图,很多时候都是明朝一个叫仇英的人画的。
好了,我们该说这个有趣的细节了,这个细节也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画眼,画上我们能够看到在汴河上的一个桥,这个桥是张择端画的北宋时候的木拱桥,不过后来一些画家画的版本却成为了石拱桥,虽然桥的材质不同,但是这是有很大区别的,为什么北宋是木桥,后来却变成石桥了呢?
其实,修建材质的变化,其中就隐藏着我国桥梁历史的一个很大的秘密。根据《东京梦华录》河道中的记载,从东水门到西水门,河流上面有三十个桥,东水门外面的虹桥,没有柱子,都是有巨木搭建的,它涂饰有丹雘(huo),就像一条飞虹一样。
看清明上河图我们会发现,在桥上还有两排草屋凉棚,桥下面的河道也是非常繁华的,这更加说明了桥的坚固程度,这种桥也被我们称为虹桥。一般而言,我们都知道石桥的坚固程度是比较厉害的,大水冲过的时候,石桥明显有很大优势,而且桥上面还有草棚商铺,这就更能需要石桥了,可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确实是木桥。
其实,这其中的秘密和我国的科技创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使用的都是平桥,平桥也就是桥面是平躺的,中间是用木桩支撑的,这样的桥梁水平面低,再加上有木柱支撑,所以下面有商船通过的话,会经常发生事故。宋朝贸易繁荣,造成事故的这个问题就需要尽快解决。
于是山东青州一位工匠发明了虹桥这种比较特殊的桥梁,也就是青州虹桥,当时宿州一位叫陈希亮的政府官员根据青州的虹桥在汴河上修建了一座虹桥。之所以后代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是石桥,是因为少数民族的侵略,而汉人不断南迁,关于建造虹桥的建造技术也就失传了。
幸运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桥梁方面的专家在浙闽一带考察的时候有发现了虹桥建造的技术,很多浙闽山区的民众依旧使用虹桥,虹桥建造技术这个秘密就一直在当时的山区隐藏着,已经历时近千年来了。不过现在的虹桥建造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现在比较流行的廊桥就是虹桥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这一科技创举再次展现到了世人的面前。
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画家,篆刻最为著名,他有“小心落墨,大胆奏刀”一语,深得篆刻三昧,为西泠八家之一......
李流芳 (1575~1629),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徽州歙县(今安徽歙县)人,侨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明代诗人、书画家。三十二岁中......
任惠中,1957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莱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中央美术学院首届中国画专业博士课程研究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
《明人画千秋绝艳图》是明代佚名画家创作的一幅长卷仕女绘画,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卷在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包括从秦汉到明代各个朝代中比较著名、见诸于史实或......
胡佩衡(1892.6—1962.3),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外号胡涂克图,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
漆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之一。自先秦起,漆器、漆塑的出现,至后世的漆画、漆艺的应用,因其达到了审美与实用的统一,从而谱写了独特的辉煌历史。
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
师云南晋宁人,姓唐,俗名泰,字大来。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经选,不赴。国变后,礼无住老人祝发,遍参吴越名宿,于湛然处,发明大事。出世于鸡山石钟,滇南衲子浩然趋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
孙晓云1955年生于南京,三岁始承家传习书画,曾在农村插队五年,部队服役八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中国文联第九、十届委员,中国书协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
版权所有 © 中世采文化发展集团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920X1080分辨率浏览本站
Copyright © 2001-2025 www.ltshjs.com All rights reserved